多才多艺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duō cái duō yì
【解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出处】《书·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
【示例】那字刻得细入毫芒,却又波磔分明,不觉叹道:“此公真是~!”(清·吴趼人《二十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三回)
【拼音码】dcdy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才能多方面
【英文】versatility
- 多才 1. 谓富于才智。  ...
- 多 duō ㄉㄨㄛˉ1)数量大,与“少”、“寡”相对:人~。~年。~姿。~...
- 艺 (藝)yì ㄧˋ1)才能,技能,技术:工~。技~。文~。~人。~术(a...
- 多艺多才 见“多才多艺”。
- 多才 1. 谓富于才智。 ▶ 唐 杜甫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 “昨夜邀欢乐更无, 多才依旧能潦倒。” ▶ 唐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诗: “多才自劳苦, 无用祇因循。” 2. 借指富有才能的人。 ▶ 《天雨花》第一回: “出了南门园外临, 多才下马花园外, 进门观玩 洛阳 春。” 3. 指意中人。 多用于女指男。 ▶ 元 徐再思《沉醉东风‧春情》曲: “一自多才间阔, 几时盼得成合, 今日个猛见他, 门前过, 待唤着怕人瞧科。” ▶ 元 刘庭信 《新水令‧春恨》套曲: “想俺那多才, 柳陌花街, 莫不是谢馆秦楼, 多应在走马 章台 。”
- 多材多艺 见“多才多艺”。
- 多能多艺 见“多才多艺”。
- 博学多才 bó xué duō cái 【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示例】我国东汉时的张衡~,他既精通天文历算,又擅长文学。【拼音码】bxdc【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赞扬别人【英文】versatile
- 识多才广 shíduō-cáiguǎng[knowledgable and versatile]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 多承 客套话。 谓多蒙受, 用表感谢。 ▶ 《红楼梦》第十六回: “﹝ 凤姐 ﹞便笑道: ‘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今日大驾归府, 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 不知可赐光谬领否?’ 贾琏 笑道: ‘岂敢, 岂敢!多承, 多承!’” ▶ 《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 十三妹 ﹞回身又向 邓九公 福了一福, 道: ‘归傅, 我合你三载相依, 多承你与我掌持这小小门庭, 深铭肺腑, 容当再报。 ’”
- 多才为累 多才为累 基本解释:累:麻烦。因为有才能而给自己带来麻烦或招来祸患。
- 多攒 见“ 多咱 ”。
- 多收并畜 谓一律收罗藏蓄。
- 多手多脚 不该插手而乱插手。 如: 你不要在这里多手多脚的。
- 多故 1. 多变乱, 多患难。 ▶ 《国语‧郑语》: “ 桓公 ……问于 史伯 曰: ‘王室多故, 余惧及焉, 其何所可以逃死?’” 韦昭 注: “故, 犹难也。” ▶ 《史记‧陈丞相世家论》: “及 吕后 时, 事多故矣, 然 平 竟自脱, 定宗庙, 以荣名终, 称贤相, 岂不善始善终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 “昔以中州多故, 旧邦丧乱。 随侍先臣, 远庇有道, 爰客逃难, 求食而已。” ▶ 唐 常衮 《授李忠臣右仆射制》: “往者寇孽乱常, 关 洛 多故, 爰奋其旅, 以先启行。” ▶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 “你们两个切切不可拘定了《左传》上的‘禀命则不威, 专命则不孝’这两句话。 那 晋 太子 申生 , 原是处在一个家庭多故的时候, 所以他那班臣子才有这番议论。” 2. 多诡诈。 ▶ 《淮南子‧主术训》: “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 ▶ 高诱 注: “故, 诈。”
- 多慢则生乱 多慢则生乱 基本解释:慢:怠慢。居安忘危,过于怠慢,则容易生出乱事。
- 多故之秋 谓多事故多患难的时期。
- 多感 1. 谓易伤感;多感触。 ▶ 唐 徐魁《闲游赋》: “伤孤雁之失伴, 怀哀鹄之离群;何物类之多感, □□逸而心广。” ▶ 唐 杜牧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诗: “闻君亦多感, 何处依阑干?” 宋 陆游 《浪迹》诗: “山川惨淡秋多感, 灯火青荧夜少眠。” ▶ 元 郝经 《癸酉闰六月十三日夜病中闻笛》诗: “怨曲人多感, 离肠恨易生。” 2. 犹多谢。 ▶ 《水浒传》第四一回: “自从刺配 江州 , 经过之时, 多感 晁头领 并众豪杰苦苦相留。” ▶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多感, 多感!一样的同窗, 也该记念着我的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