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道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wàidào
佛教用语,指不合佛法的教派。
◆ 外道
wài dao
指礼节过于周到反而显得疏远;见外:你再客气,就显得~了。
- 外 wài ㄨㄞˋ1)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 道 dào ㄉㄠˋ1)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2)指法则、规...
- 天魔外道 1. 佛教谓扰碍佛道者。 ▶ 《梵网经》卷十上: “天魔外道, 相视如父母。” 2. 喻正统以外的旁门支派。 ▶ 《朱子语类》卷四四: “ 淳于髡 是个天魔外道, 本非学于 孔 孟 之门者。”
- 旁门外道 见“旁门左道”。
- 空华外道 佛教语。 ▶ 印度 佛教后期, 龙树 、 提婆 等首创大乘空宗, 原先的小乘教派视之为左道邪说, 因以贬称为“空华外道”。 ▶ 唐 慧立 彦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 “僧皆小乘学, 不信大乘, 谓为空华外道, 非佛所说。” ▶ 章炳麟 《与大乘相契》: “是故小乘之诋大乘, 以为魔说, 以为空华外道而已, 未尝云诸大菩萨当时实无其人也。”参见“ 空华 ”。
- 邪魔外道 xié mó wài dào 【解释】佛教用语。指妨害正道的邪说和行为。比喻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也比喻妖精鬼怪或品行不端的人。【出处】《药师经》:“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拼音码】xmwd【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野狐外道 犹言野狐禅。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 “傥犹于此而无见焉, 则是野狐外道, 蒙蔽其真识。” ▶ 明 袁宏道 《叙小修诗》: “文则必欲准于 秦 汉 , 诗必欲准于 盛唐 , 剿袭模拟, 影响步趋, 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 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参见“ 野狐禅 ”。
- 外邦 wàibāng[foreign countries] 外国
- 外遇 wàiyù丈夫或妻子在外面的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 外邪 1. 谓可以伤害人身心的外界事物。 ▶ 《淮南子‧主术训》: “故中欲不出谓之扃, 外邪不入谓之塞。” ▶ 宋 储泳 《祛疑说》: “由内不自正, 故曰外邪。 心无所主, 故曰客气。” ▶ 《天雨花》第十三回: “夫人差矣!遇了外邪, 方可如是;若在家庭亦然, 便是一木人了。” 2. 中医特指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气等从外侵入人体的致病因素。
- 外逃 wàitáo指逃往外地或外国。
- 外邮 城外的驿站。 ▶ 《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 “﹝ 颜杲卿 ﹞乃矫贼命召 钦凑 计事, 钦凑 夜还, 杲卿 辞城门不可夜开, 舍之外邮。” ▶ 唐 李绅 《过吴门》诗: “候火分通陌, 前旌驻外邮。”
- 外迁 旧时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 《汉书‧五行志上》: “ 刘向 以为先是上复徵用 周堪 为光禄勋, 及 堪 弟子 张猛 为太中大夫, 石显 等复谮毁之, 皆出外迁。” ▶ 《新唐书‧孔温业传》: “ 大中 时为吏部侍郎, 求外迁, 宰相 白敏中 顾同列曰: ‘吾等可少警, 孔吏部 不乐居朝矣。 ’” 宋 曾巩 《齐州谢到任表》: “遽此外迁, 处之剧郡。”
- 外邸 1. 在京的诸王住宅。 ▶ 《新唐书‧后妃传上‧贞顺武皇后》: “妃生子必秀嶷, 凡二王、一主, 皆不育。 及生 寿王 , 帝命 宁王 养外邸。” 2. 后妃之家。 ▶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南平王妃拜改封表》: “改服递名, 事华品贵。 恩深外邸, 荣照下庭。”
- 外边 wài bian①(~儿)超出某一范围的地方:~有人敲门│院子~新栽了一些树│这事~早就传开了,我们却不知道。②指外地:他刚从~来,对当地的情况不大了解。③表面:行李卷儿~再包一层塑料布。
- 外辞 1. 泛指显豁之辞。 ▶ 《谷梁传‧隐公三年》: “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 食者内壤。 阙然不见其壤, 有食之者也。 有内辞也, 或外辞也。” ▶ 锺文烝 补注: “‘有’之疑为内辞, 其辞最微……‘或’之疑为外辞, 其辞较著。” 2. 对外的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