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方内员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 外方 1. 山名。 即 嵩高 。 五岳之一。 &...
- 内 nèi ㄋㄟˋ1)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
- 员 (員)yuán ㄩㄢˊ1)人,工作或学习的人:~工。教~。演~。动~。...
- 方内 1. 指尘世。 对“方外”而言。 ▶ 《庄子‧大宗师》: “ 孔子 曰: ‘彼游方之外者也, 而 丘 游方之内者也。 ’”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 “岂知圣人智周万物, 才兼百行, 若斯而已, 与夫方内之士, 有何异哉!” 宋 秦观 《三老堂》诗: “晚厌方内游, 把袂访闲逸。” 2. 犹国内, 域中。 ▶ 《史记‧孝文本纪》: “方内安宁, 靡有兵革。” ▶ 宋 朱熹 《壬午应诏封事》: “春秋未高, 方内无事。” ▶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完聚》: “近赖皇天悔祸, 群寮誓心, 驱 刘石 于沙漠, 剿 王敦 于方内。” II方枘。 方形的榫子。 ▶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 “ 淳于髡 曰: ‘方内而员釭, 如何?’”
- 外方 1. 山名。 即 嵩高 。 五岳之一。 ▶ 《书‧禹贡》: “ 熊耳 外方 桐柏 , 至于 陪尾 。” ▶ 孔颖达 疏: “ 嵩高 山在 颖川 嵩高县 , 古文以为 外方山 。” 2. 外地;远方。 ▶ 《南齐书‧王琨传》: “外方小郡, 当乞寒贱。” ▶ 唐 黄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二: “来时走马随中使, 到日援毫定外方。” ▶ 《三国演义》第五回: “ 沛国 谯 人 夏侯敦 , 字 元让 , 乃 夏侯婴 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 有人辱骂其师, 敦 杀之, 逃于外方。” 3. 指向门外。 ▶ 《云笈七签》卷十一: “列位次坐向外方。”
- 外方人 犹言外乡人。 ▶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陈州粜米记》: “当时便把坊官骂, 如何欺负外方人?”
- 税外方圆 唐 藩镇于朝廷规定的常税之外, 巧立名目, 括取民财, 进贡皇帝, 称“税外方圆”。 ▶ 《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 “藩镇多以进奉市恩, 皆云税外方圆。” ▶ 胡三省 注: “折则成方, 转则成圆, 言于常税之外, 别自转折, 以致货财也。”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因为他( 唐德宗 )贪财, 节度使多以进奉名义来讨喜欢。 名目有‘税外方圆’(正税外周转)、‘用度羡馀’等等。”
- 外方药 外方药 基本解释: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的药品,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外施 对外家施恩泽。 ▶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 “岂徒欲获谦让之名, 而使帝受不外施之嫌哉!” 李贤 注: “以恩泽封爵外家为外施也。”
- 外文 wàiwén外国的语言或文字。
- 外族 wàizú①本家族以外的人。②本国以外的人;外国人。③我国历史上指本民族以外的民族。
- 外敷 wàifū(把药膏等)涂抹在患处(区别于‘内服’)。
- 外日 犹言那天;前些天。 ▶ 《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 “某外日荷蒙持杯之款, 深切仰思, 未尝少替。” ▶ 《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押司娘烦恼, 外日不知, 不曾送得香纸来, 莫怪则个!” ▶ 《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 “外日姐儿在宅内, 多有打搅。”
- 外教 佛教徒称佛教以外的儒、道九流为外教。 ▶ 《梁书‧武帝纪下》: “川流难壅, 人心惟危, 既乖内典慈悲之义, 又伤外教好生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