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意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贰心;异志。
▶ 《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今州中诸将 庞羲 、 李异 等, 皆恃功骄豪, 欲有外意, 不得 豫州 , 则敌攻其外, 民攻其内, 必败之道也。”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 “ 望子 忽生外意, 神便绝往来。”
▶ 《水浒传》第一一一回: “ 吕枢密 道: ‘你两个来到, 恐有他意。 ’ 穆弘 道: ‘小人父子一片孝顺之心, 怎敢怀半点外意。 ’”
2. 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 与内意相对。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张天觉》: “ 苕溪渔隐 曰: 圣俞 《金针诗格》云: ‘﹝诗﹞有内外意, 内意欲尽其理, 外意欲尽其象, 内外含蓄, 方入诗格。 ’”
- 外 wài ㄨㄞˋ1)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 意 yì ㄧˋ1)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
- 外愚内智 外愚内智 基本解释:外形笨拙憨厚,内心机智聪明。
- 外情 1. 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 ▶ 晋 枣据 《杂诗》: “引义割外情, 内感实难忘。” ▶ 《史记‧乐书》“感于物而动, 性之颂也” 唐 张守节 正义: “其心虽静, 感于外情, 因物而动, 是性之贪欲也。” 2. 指宫廷外臣民的情绪。 ▶ 《新唐书‧李石传》: “于时大臣新族死, 岁苦寒, 外情不安。 帝曰: ‘人心未舒何也?’ 石 曰: ‘刑杀太甚, 则致阴沴。 ’” 3. 外国的情况。 ▶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 “ 欧 亚 交通, 几五十年, 而国人犹茫昧于外情。” 4. 指与外人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 “小的媳妇, 虽是懒惰娇痴, 小的闺门也严谨, 却不曾有甚外情。”
- 外感 wàigǎn中医指由风、寒、暑、湿等侵害而引起的疾病。
- 外患 wàihuàn来自国外的祸害,指外国的侵略:内忧~。
- 外感内伤 ①中医谓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病。②比喻内外煎迫。
- 外快 wàikuài指正常收入以外的收入:捞~。也说外水。
- 外感内滞 外感内滞 基本解释:滞:滞留。中医术语,因风寒暑热而得病叫外感,湿热内伏称内滞。比喻内外交攻。
- 外忧 1. 外来的忧患。 ▶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十: “世累忽进虑, 外忧遂侵诚, 强怀张不满, 弱念缺已盈。” ▶ 宋 曾巩 《戏书》诗: “家贫故不用筹算, 官冷又能无外忧。 交游断绝正当尔, 眠饭安稳馀何求?” 2. 犹外艰。 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 ▶ 唐 杨炯 《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 “寻丁外忧三年, 泣血一恸, 能使禽兽莫触其松柏, 神仙每留其玉石。”
- 外慕 犹言他求;别有喜好。 ▶ 《宋书‧隐逸传‧雷次宗》: “于时师友渊源, 务训弘道, 外慕等夷, 内怀悱发。” ▶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 “ 尧 、 舜 、 禹 、 汤 治天下, 养叔 治射, 庖丁 治牛, 师旷 治音声, 扁鹊 治病, 僚 之于丸, 秋 之于弈, 伯伦 之于酒, 乐之终身不厌, 奚暇外慕?”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若除去了比较分两的心, 各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 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 即人人自有, 个个圆成, 便能大以成大, 小以成小, 不假外慕, 无不具足。”
- 外心 wàixīn①由于爱上了别人而产生的对自己的配偶不忠诚的念头,旧时也指臣子勾结外国的念头。②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外心也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