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子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wàisūn zi
外孙。
- 外孙 wàisūn女儿的儿子。
- 子 zǐ ㄗˇ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
- 孙子 sūn zi儿子的儿子。
- 灰孙子 关系疏远、辈分极小的后代。 多含贬义。 ▶ 《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 “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 我又不是众人的灰孙子。” ▶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 “人那有遥管十馀代以后的灰孙子时代的世界的闲情别致也哉?” 王汶石 《大木匠》: “这灰孙子, 倒调笑起老娘来了!”
- 装孙子 方言。 装可怜相。 ▶ 曹禺 《日出》第二幕: “你找 李先生 , 潘经理 , 大丰银行的人你都找。 你到处装孙子, 要找事。 你当我不知道, 不认识你?”
- 中外孙 孙与外孙的合称。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 张玄之 顾敷 , 是 顾和 中外孙, 皆少而聪惠。”
- 内外孙 孙子和外孙。 ▶ 唐 韩愈 《中大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 “及公之存, 内外孙十有五人。”
- 外孙女 wàisūn nǚ(~儿)女儿的女儿。
- 侄外孙女 zhíwàisūnn[grandniece] 姐妹的孙女
- 外学 1. 指太学以外的学校。 ▶ 《宋史‧哲宗纪一》: “诏 大宁郡王 以下出就外学。” ▶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 “甲戌, 诏天下兴学贡士, 建外学于国南。” 2. 东汉 儒生以“六经”为外学。 ▶ 《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 “ 扶风 田弱 荐同郡 法真 博通内、外学, 隐居不仕, 宜加衮职。” ▶ 胡三省 注: “ 东都 诸儒以‘七纬’为内学, ‘六经’为外学。” 3. 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 ▶ 唐 鲍溶 《送僧东游》诗: “风流 东晋 后, 外学入僧家。 独唱 郢中 雪, 还游天际霞。” ▶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 “释子谓佛书为内典, 调儒书为外学。”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集部四‧<柳塘外集>四卷》: “ 宋 释 道璨 撰。 以别有语录, 故名外集。 ▶ 释 氏以佛典为内学, 以儒书为外学也。”
- 外宁 境外安宁。 ▶ 《左传‧成公十六年》: “唯圣人能外内无患。 自非圣人, 外宁必有内忧。” ▶ 《新唐书‧狄仁杰传》: “且王者外宁, 容有内危。 陛下姑敕边兵谨守备, 以逸待劳, 则战士力倍。”
- 外宅 wàizhái[external government office] 外衙。在牙城(主将住的内衙的卫城)外,所以称外宅居元济外宅。――《资治通鉴·唐纪》
- 外存储器 外存储器 基本解释:又称“辅助存储器”,简称“外存”。为弥补内存储器容量的不足而在主机外面配置的大容量存储器。可与内存储器成批地交换信息。常用的有磁盘机、磁带机等。
- 外宇 亦作“外寓”。 犹外域, 外方。 ▶ 《汉书‧叙传下》: “攸攸外寓, 闽越 、 东瓯 。”按, 《文选‧左思<吴都赋>》“槁工楫师, 选自 闽 禺 ” 刘逵 注引 汉 班固 《述两越传》作“悠悠外宇”。 ▶ 三国 魏 王粲 《鶡赋》: “震声发乎外宇, 厉廉风与猛节。” ▶ 南朝 梁 沈约 《梁明堂登歌‧黄帝》: “宅屏居中, 旁临外宅。”
- 外子 wàizǐ〈书〉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 外宗 1. 古官名。 掌宗庙祭祀时辅佐王后荐献等事。 ▶ 《周礼‧春官‧外宗》: “外宗, 掌宗庙之祭祀, 佐王后荐玉豆, 视豆笾, 及以乐彻, 亦如之。” 2. 王诸姑及姊妺的女儿等。 ▶ 《周礼‧春官‧序官》: “外宗, 凡外女之有爵者。” ▶ 郑玄 注: “外女, 王诸姑姊妺之女, 谓之外宗。” ▶ 《礼记‧杂记下》: “外宗为君夫人, 犹内宗也。” ▶ 郑玄 注: “外宗谓姑姊妹之女, 舅之女, 及从母, 皆是也。”
- 外嬖 指宫禁外的宠臣(包括男宠)。 ▶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 骊姬 嬖, 欲立其子, 赂外嬖 梁五 , 与 东关嬖五 。” ▶ 杜预 注: “姓 梁 名 五 。 在闺闼之外者。 ▶ 东关嬖五 , 别在关塞者, 亦名 五 。 皆大夫, 为 献公 所嬖幸, 视听外事。” ▶ 章炳麟 《讨满洲檄》: “幕僚外嬖, 交伍于道, 官邪之成, 为古今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