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合里差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wài hé lǐ chà
【解释】比喻口是心非。
【拼音码】whlc
- 外 wài ㄨㄞˋ1)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 合 hé ㄏㄜˊ1)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2)聚集:~...
- 里 1)(④⑤裏)lǐ ㄌㄧˇ2)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3)街...
- 差 chà ㄔㄚˋ1)错误:话说~了。2)不相当,不相合:~不多。3)缺欠...
- 外合里应 wài hé lǐ yìng 【解释】外面攻打,里面接应【出处】《前汉书平话》上卷:“高皇大喜,既便来日准备外合里应,拿捉陈豨。”【拼音码】whly【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内外勾结【英文】act from inside in coordination with attack from outside
- 中外合璧 中西合璧。
- 里应外合 lǐ yīng wài hé 【解释】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反被韩,魏同谋,里应外合,决水淹我军,甲士溃乱,死者山积。”【示例】过几日,我这里差人去投降,他们必然懈怠,我们却去劫寨,那时~,定获全胜。(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七回)【拼音码】lywh【灯谜面】隔着窗户纸亲嘴;隔山打隧道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英文】collaborate from within with forces from without
- 外号 wàihào(~儿)人的本名以外,别人根据他的特征给他另起的名字,大都含有亲昵、憎恶或开玩笑的意味。
- 外名 1. 谓对外宣称。 ▶ 《魏书‧李冲传》: “ 高祖 初谋南迁, 恐众心恋旧, 乃示为大举, 因以胁定群情, 外名南伐, 其实迁也。” 2. 外号。 ▶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一摺: “可不道你外名儿是 莽撞 张飞 。”
- 外史 wàishǐ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儒林~》。
- 外后日 大后天。 紧接在后天之后的那一天。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今人谓后三日为外后日, 意其俗语耳。 偶读《唐逸史‧裴老传》乃有此语。 ▶ 裴 , 大历 中人也, 则此语亦久矣。” ▶ 《金瓶梅词话》第三回: “明日是破日, 后日也不好, 直到外后日方是裁衣日期。” ▶ 《儒林外史》第四七回: “外后日是 方六 房里请我吃中饭, 要扰过他, 才得下去。”
- 外台 1. 官名。 ▶ 后汉 刺史, 为州郡的长官, 置别驾、治中, 诸曹掾属, 号为外台。 ▶ 《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 “﹝ 谢夷吾 ﹞爰牧 荆州 , 威行邦国……寻功简能, 为外台之表。” 2. 官名。 兰台。 ▶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明帝 时大司农 弘 农 董遇 等, 亦历注经传, 颇传于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兰台为外台, 秘书为内阁, 台、阁一也。” 3. 官名。 ▶ 汉 因 秦 制, 置谒者为外台。 参见“ 三台 ”。
- 外吏 1. 指在外应值之吏。 ▶ 《汉书‧翟义传》: “ 立 ( 刘立 )持酒肴谒丞相史, 对饮未讫, 会 义 ﹝ 翟义 ﹞亦往, 外吏白都尉方至, 立 语言自若。” ▶ 《后汉书‧彭宠传》: “苍头 子密 等三人因 宠 卧寐, 共缚著床, 告外吏: ‘大王斋禁, 皆使吏休。 ’” 2. 指朝臣。 ▶ 清 侯方域 《宦官论》: “岂内臣皆贤, 而外吏皆不肖哉?” 3. 指地方官。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今士人通籍, 多以翰林为荣选, 次亦望为六部曹郎, 以升途较外吏捷耳。” ▶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 “就而视之, 外吏则道府, 京秩则部曹, 多材多艺, 炳炳麟麟;而韦布之士, 独阒然无闻焉。” 4. 指外省衙门内的小吏。 ▶ 《清会典‧吏部九‧验封清吏司》: “外吏之别四: 一曰书吏, 二曰承差, 三曰典吏, 四曰攒典。”
- 外县 wàixiàn本县或本市以外的县份。
- 外向 wàixiàng①指人开朗活泼,内心活动易于表露出来:性格~。②指面向外国市场:~型经济。
- 外厩 宫外的马舍。 ▶ 《谷梁传‧僖公二年》: “如受吾币而借吾道, 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 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 ▶ 秦 李斯 《上秦始皇书》: “必 秦国 之生而后可, 则夜光之璧, 不饰朝廷……骏良駃騠, 不实外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