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债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wàizhài
国家向外国借的债。
- 外 wài ㄨㄞˋ1)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 债 (債)zhài ㄓㄞˋ1)欠别人的钱财等:借~。欠~。还~。公~。外~...
- 外倾 wàiqīng[extroversion] 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以外的世界并从其中获得满足的行为
- 外候 外露的徵候。 ▶ 《六韬‧五音》: “微妙之音, 皆有外候。” ▶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 “夫貌望丰伟者不必贤, 而形器尪瘁者不必愚, 咆哮者不必勇, 淳淡者不必怯, 或外候同而用意异, 或气性殊而所务合, 非若天地有常候, 山川有定止也。”
- 外傅 古代贵族子弟至一定年龄, 出外就学, 所从之师称外傅。 与内傅相对。 ▶ 《礼记‧内则》: “十年, 出就外傅, 居宿于外, 学书记。” ▶ 郑玄 注: “外傅, 教学之师也。” ▶ 《魏书‧礼志三》: “将谓童子时甫稚龄, 未就外傅。” ▶ 清 袁枚 《新齐谐‧长乐奇冤》: “里党咸钦之, 子年十五, 就学外傅。”
- 外侮 wàiwǔ外国的侵略和压迫:抵御~。
- 外像 1. 谓外治之法。 ▶ 《文选‧江淹<杂体诗‧许徵君>》: “ 张子 暗内机, 单生 蔽外象;一时排冥筌, 泠然空中赏。” ▶ 吕向 注: “象, 法也…… 单豹 是不明外治之法。”象, 一本作“ 像 ”。 2. 佛教语。 指显露、表现在外表上的善恶美丑和言语行动。 ▶ 《西游记》第二回: “祖师复登宝座, 与众说法。 谈的是公案比语, 说的是外像包皮。”
- 外侨 wàiqiáo外国的侨民。
- 外僚 在京师以外任职的官吏。 ▶ 清 尹耕云 《致曾国藩书》: “何况 耕云 以久遭屏斥之身, 浮沉外僚, 但丐斗升之禄以活妻子者, 更何敢摇唇鼓舌以议天下事乎?”
- 外侧 wàicè[outside;outer flank] 在外部的某一位置这些船是全部装有空气调节设备的,并且它们的特等舱都在外侧
- 外儒 道家对儒家的称呼。 ▶ 《云笈七签》卷九: “外儒失道, 不知道为儒本, 儒为道末。”
- 外使 指派出或进入的使者。 ▶ 《左传‧哀公六年》“潜师闭涂” 晋 杜预 注: “潜师, 密发也。 闭涂, 不通外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