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品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bèiyòngpǐn
(1)
[store]∶备将来之用而储藏或保留的东西
供十天之用的备用品
(2)
[standby]∶保留着备用的东西
- 备用 bèiyòng准备着供随时使用:~件ㄧ~物资ㄧ随身携带以作~。
- 品 pǐn ㄆㄧㄣˇ1)物件:物~。产~。赠~。战利~。2)等级,种类:~...
- 用品 yòngpǐn应用的物品:生活~│办公~。
- 备用金 企业、机关或事业单位等拨给内部各部门备作日常零星开支或预支给职工作为采购或差旅费等的款项。
- 代用品 由于成本低廉、原料丰富而被用来代替原用物品的、性能相近或相同的物品。 ▶ 洪深 《女人女人》第一幕: “ 凌太太 : ‘现在不是有许多代用品吗?譬如豆浆代替牛奶?’”如: 铝可以做铜的代用品。
- 日用品 rìyòngpǐn日常应用的物品,如毛巾、肥皂、暖水瓶等。
- 耐用品 nàiyòngpǐn[durables] 能较长时间使用的物品
- 备百姓 古代谓纳女于天子为后妃。 ▶ 《礼记‧曲礼下》: “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 于诸侯曰备酒浆, 于大夫曰备埽洒。” ▶ 郑玄 注: “姓之言生也。 天子皇后以下百二十人, 广子姓也。 酒浆、埽洒, 贱妇人之职。”
- 备物 1. 备办各种器物。 ▶ 《易‧系辞上》: “备物致用, 立成器以为天下利, 莫大乎圣人。” ▶ 孔颖达 疏: “谓备天下之物, 招致天下所用, 建立成就天下之器以为天下之利。” ▶ 《国语‧楚语下》: “夫神以精明临民者也, 故求备物, 不求丰大。” ▶ 《后汉书‧隗嚣传》: “虽未备物, 神明其舍诸。” 2. 指仪卫、祭祀等所用的器物。 ▶ 《左传‧定公四年》: “备物典策, 官司彝器。” ▶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云: “当谓国君威仪之物, 若今伞扇之属。” ▶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备物典策”: “备物即服物也。 经传多言服物……‘服’与‘备’古字通。” ▶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 “始当非常之礼, 终受备物之锡。” ▶ 张铣 注: “备物, 谓祭器之物。” ▶ 《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 “遗备物乎营寝, 掩重阍于窒息。” ▶ 《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七年》: “备物典策, 皆从殊礼。” ▶ 胡三省 注: “余谓车辂、旗章、弓矢、斧钺, 皆可以言备物。”
- 备盛 丰盛。 ▶ 《初刻拍案惊奇》卷九: “那平章家, 择日下聘, 比前番同佥之礼, 更觉备盛。”
- 备灾 防备灾害。 ▶ 《谷梁传‧成公七年》: “郊牛日展斛角而知伤, 展道尽矣, 其所以备灾之道不尽也。” ▶ 唐 陆贽 《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其五请以税茶钱置义仓以备水旱》: “ 贞观 初, 戴胄 建积谷备灾之议, 太宗 悦焉。” ▶ 宋 余靖 《乞宽租赋防盗疏》: “国无三年之蓄, 曰国其非国, 故虽 尧 水 汤 旱, 民无菜色者, 有备灾之术也。”
- 备知 周知;尽知。 ▶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 “固展转而无穷, 嗟难得而备知。” ▶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三: “太古神圣之人, 备知万物情态。” ▶ 清 姚鼐 《扬雄太玄目录序》: “盖彼不备知圣人之道, 而以所窥于老氏者为同乎《易》, 于是作《太玄》以拟《易》而无惭也。”
- 备火 犹言扎营。 ▶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 “《左氏》之叙事也, 述行师则簿领盈视, 哤聒沸腾, 论备火则区分在目, 修饰峻整。”
- 备礼 谓礼仪周备。 ▶ 《诗‧小雅‧鱼丽序》: “美万物盛多, 能备礼也。” ▶ 汉 蔡邕 《郭有道碑》: “州郡闻德, 虚己备礼, 莫之能致。”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 “今年老疾侵, 傥然奄忽, 岂求备礼乎?” 宋 叶适 《胡尚书奏议序》: “余闻 隆兴 、 乾道 中, 不能击 龙大渊 、 曾觌 , 不得为有名台谏;公不但备礼弹劾, 必极论罢斥乃已。”
- 备洒扫 见“ 备埽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