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而治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chuí gǒng ér zhì
【解释】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出处】《尚书·武成》:“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拼音码】cgez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指帝王无为而治
- 而 ér ㄦˊ1)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
- 治 zhì ㄓˋ1)管理,处理:~理。~家。~丧。~标。~本。~国安邦。自...
- 垂拱四杰 指初 唐 文学家 王勃 、 杨炯 、 卢照邻 、 骆宾王 。 ▶ 垂拱 , 唐 武则天 年号。 四人皆生活于 武则天 当政时期, 故称。 ▶ 明 李贽 《孔北海》: “ 骆宾王 劲辞忠愤, 唐 之义士, 而与 垂拱 四杰为列。”
- 无为而治 ①儒家主张任用贤人,以德化民,使国家得到治理。②道家主张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国家得到治理。③泛指不费力气而把事情办好。
- 结绳而治 jié shéng é zhì 【解释】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出处】《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示例】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拼音码】jsez
- 垂挂 chuíguà物体上端固定于某点而下垂:卧室~着深绿色的窗帘。
- 垂接 谓地位高的人接待地位低的人。 ▶ 《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 “以贵下贱, 握发垂接。” ▶ 《太平御览》卷八八二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时帝( 晋孝武帝 )饮已醉, 取常所佩刀掷之。 刀空过无碍, 神忿曰: ‘不以佳事垂接, 当令知所以。 ’居少时而暴崩。 皆呼此灵为祸也。”
- 垂拱仰成 垂拱仰成 基本解释:垂:衣服下垂;拱:拱手;仰:脸向上。指垂衣、拱手、仰首,等待成功。比喻坐享其成。
- 垂教 1. 犹垂训。 ▶ 唐 牛僧孺 《辨私论》: “ 宣父 之作《春秋》, 删《诗》《书》, 是公其身于垂教也。”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许文懿先生》: “著书立言, 足以垂教后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天父下凡诏书二》: “胞奏此理甚是, 则必记诏以垂教万世, 使万万世为主为臣皆要遵此行为。” 2. 犹赐教。 ▶ 孙犁 《澹定集‧<文艺增刊>致读者、作者》: “海内同行, 新旧知好, 幸垂教焉!”
- 垂拱之化 垂拱之化 基本解释:垂拱:垂衣拱手,比喻无所事事,不费力气。旧时形容无为而治,天下太平。
- 垂文 1. 留下文章。 ▶ 《楚辞‧刘向<九叹‧逢纷>》: “遭纷逢凶蹇离尤兮, 垂文扬采遗将来兮。” ▶ 王逸 注: “将垂典雅之文, 扬美藻之采, 以遗将来贤君, 使知己志也。” 2. 指留传下来的文字。 ▶ 《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序>》: “思 卫 鼎之垂文, 想 晋 锺之遗则。” ▶ 吕延济 注: “ 卫 大夫 孔悝 有大功, 铭之于鼎。 垂文则铭之字也。” ▶ 宋 叶适 《除华文阁侍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谢皇太子笺》: “ 泾 舟咏雅, 犹存飞跃之馀; 舜 阁垂文, 复纪赓歌之盛。” 3. 焕发文采。 ▶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 “九旒之冕, 散耀垂文。” 4. 谓饰以文采。 ▶ 《文选‧嵇康<琴赋>》: “华绘雕琢, 布藻垂文。” ▶ 张铣 注: “皆谓文采饰也。”
- 垂旒 1. 古代帝王贵族冠冕前后的装饰, 以丝绳系玉串而成。 ▶ 汉 班固 《白虎通‧绋冕》: “垂旒者, 示不视邪。” ▶ 南朝 梁 沈约 《皇雅》: “执瑁朝群后, 垂旒御百神。” ▶ 明 吕硕园 《还魂记‧耽试》: “圣主垂旒, 想汝玉遗珠一网收。” 2. 指帝王。 ▶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垂旒资穆穆, 祝网但恢恢。” ▶ 元 袁桷 《白云平章致仕》诗: “盛代东封催告礼, 更须元老侍垂旒。” ▶ 清 杜芥 《赋得群山夜来晴》诗: “万象朝一真, 拱笏翼垂旒。” 3. 指居侯王之位。 ▶ 清 钮琇 《觚剩‧圆圆》: “﹝ 延陵 ﹞自此由 秦 入 蜀 , 迄于秉钺 滇 云 , 垂旒 洱海 , 人臣之位, 于斯已极。”
- 垂手而得 chuí shǒu ér dé 【解释】形容得来毫不费力气【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那个资性,读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示例】这种花草遍野都是,~【拼音码】csed【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形容来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