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名青史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chuí míng qīng shǐ
【解释】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拼音码】cmqs
- 垂名 谓留传声名。 ▶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论》:...
- 青史 qīngshǐ史书:~留名ㄧ永垂~。
- 垂名 谓留传声名。 ▶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论》: “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 岂自知附骥之尾, 垂名 汉 廷, 德流子孙哉?” 唐 刘知几 《史通‧列传》: “寻附出之为义, 攀列传以垂名。”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 “ 李 杜 诗垂名千古, 至今无人不知;然当其时, 则未也。”
- 青史氏 1. 古代史官名。 著《青史子》五十七篇。 ▶ 《大戴礼记‧保傅》: “《青史氏之记》曰: 古者胎教。” ▶ 王聘珍 解诂: “ 卢 注云: ‘一曰《青史子》。 ’《汉书‧蓺文志》: ‘小说家: 《青史子》五十七篇。 古史官记事也。 ’” 2. 泛指史官。 ▶ 康有为 《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 “览四千年 青史氏 之载, 历朝兴亡之迹, 岂不哀哉?”亦省称“ 青史 ”。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 “ 尸佼 兼总于杂术, 青史 曲缀以街谈。”
- 垂名竹帛 chuí míng zhú bó 【解释】竹帛:用于书写的竹简或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示例】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7回:“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拼音码】cmzb【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功标青史 gōng biāo qīng shǐ 【解释】功劳记在史书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绩。【出处】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自不泯。”【示例】愿诸公善事使君,以图名垂竹帛,~,切勿效庶之无始终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拼音码】gbqs
- 名垂青史 míng chuí qīng shǐ 【解释】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出处】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示例】无不希望捧着张献忠成就大事,自己成为开国功臣,封侯拜相,封妻荫子,并且~。(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拼音码】mcqs【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英文】go down in history
- 名标青史 míng biāo qīng shǐ 【解释】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出处】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示例】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万古流芳。(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拼音码】mbqs【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永垂青史 yǒng chuí qīng shǐ 【解释】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在历史上【出处】唐·杜甫《赠郑十八贲》:“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拼音码】ycqs【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青史传名 qīng shǐ chuán míng 【解释】青史:史书。历史上留下好名声。【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示例】同心报国,~,有何不美。(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一回)【拼音码】qscm
- 垂听 俯听;倾听。 ▶ 《尉缭子‧原官》: “明举上达, 在王垂听也。” ▶ 《汉书‧董仲舒传》: “子大夫其精心致思, 朕垂听而问焉。” ▶ 《三国演义》第二回: “朝廷大事, 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议, 此国家之幸也。 愿垂听焉。” ▶ 巴金 《能言树》二: “万能的天上的大神啊, 请您垂听我这个小女孩的哀告罢。”
- 垂命 生命垂危。 ▶ 明 王世贞 《晋中得亡妾信志感》诗之三: “我更三千里, 儿骄女又痴。 最怜垂命别, 谁作有情悲。” ▶ 明 崔时佩 李日华 《西厢记‧情传锦字》: “患成思竭, 垂命有日, 聊奉数字, 以表寸心。”
- 垂哀 赐予哀怜。 ▶ 《晋书‧滕修传》: “年衰疾笃, 屡乞骸骨, 未蒙垂哀, 奄至薨陨。”
- 垂发戴白 垂发戴白 基本解释:戴白:指白发老人。指幼儿与老人。
- 垂四 谓涕泪交流。 两眼垂泪, 两鼻孔垂涕, 故称。 ▶ 唐 韩愈 《寄皇甫湜》诗: “拆书放床头, 涕与泪垂四。” ▶ 王伯大 音释: “四, 盖以涕与泪分言之。”
- 垂发 垂髫。 ▶ 《后汉书‧吕强传》: “垂发服戎, 功成皓首。” ▶ 李贤 注: “垂发, 谓童子也。” ▶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 “昔并垂发, 今也将老。” ▶ 清 汪懋麟 《人日同诸子游平山堂走笔得四十韵》: “交原垂发好, 饮是布衣真。”
- 垂垂 1. 渐渐。 ▶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 “江边一树垂垂发, 朝夕催人自白头。” ▶ 元 耶律楚材 《和渔阳赵光祖》诗之二: “十年叹我垂垂老, 万里怜君得得来。” ▶ 苏曼殊 《住西湖白云禅院》诗: “斋罢垂垂浑入定, 菴前潭影落疏钟。” ▶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夜幕垂垂地下来时, 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 2. 缓慢貌。 ▶ 宋 岳飞 《过张溪赠张完》诗: “花下少年应笑我, 垂垂羸马访高人。” 3. 低垂貌。 ▶ 唐 薛能 《盩厔官舍新竹》诗: “心觉清凉体似吹, 满风轻撼叶垂垂。” ▶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 “宫柳垂垂碧照空, 九门深处五云红。” ▶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 “乍凝眸, 星斗垂垂似可拈。” ▶ 杨朔 《东风第一枝‧非洲鼓》: “芒果正在火熟, 满树累累垂垂挂着黄里透红的果实, 看来是个丰收年。” 4. 下落貌。 ▶ 宋 苏舜钦 《送人还吴江道中作》诗: “江云春重雨垂垂, 索寞情怀送客归。” ▶ 宋 辛弃疾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词: “暗香横路雪垂垂。” ▶ 余其锵 《南社巨子多半凋零矣诗以恸之》: “百年涕泪垂垂尽, 一代文章黯黯空。” 5. 延伸貌。 ▶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 “野色垂垂十馀里, 草绿柔茵低迤逦。” 6. 忧戚貌。 ▶ 明 刘基 《郁离子‧千里马》: “ 次且 谓 郁离子 曰: ‘子何为其垂垂也与?子非有愿欲于今之人也, 何为其然也?’ 郁离子 仰天叹曰: ‘小子焉知予哉?’”
- 垂及 将至。 ▶ 宋 苏轼 《决壅蔽策》: “ 苻坚 以 戎 狄 之种, 至为霸王, 兵强国富, 垂及升平者, 猛 ( 王猛 )之所为, 固宜其然也。” ▶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 “纵大祸垂及矣, 而幸免者非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