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娘家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方言。 谓已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小住。
▶ 柳青 《种谷记》九: “你坐娘家, 这里一扑, 那里一碰, 叫认也认不得的先生教字好看?” 柳青 《种谷记》九: “谁坐娘家问了婆婆, 还要通这个组长那个组长知道?”
- 坐 zuò ㄗㄨㄛˋ1)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
- 娘家 niáng jia已婚女子的自己父母的家(区别于‘婆家’):回~。
- 回娘家 huí niángjiB[visit to her parents home] 原指已婚女子回到自己父母的家,现也常用以比喻回到原来学习、工作过的单位何老指着这一件件珍宝,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说:“我是回娘家献宝呵!…把传家宝献给国家,让它们得到理想的归宿。”
- 女娘家 对妇女的通称。 ▶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二摺: “则这女娘家直恁性儿乖。” ▶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三摺: “ 国姑 你倒要来救那罪人, 敢是你女娘家不曾看王法哩。”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终久是女娘家见识, 看事不透。”
- 姑娘家 未婚女子的称谓。 ▶ 《红楼梦》第五五回: “他是个姑娘家, 不肯发威动怒。” ▶ 《红楼梦》第七三回: “你姑娘家, 那里知道这里头的利害?” 冰心 《集外‧庄鸿的姐姐》: “你姐姐一个姑娘家, 要那么大的学问做什么?又不像你们男孩子, 将来可以做官。”
- 老娘家 中、老年妇女的自称。 ▶ 《白雪遗音‧玉蜻蜓‧游庵》: “弗差个, 等我先去冲头阵, 掇脚水总是我老娘家晦气。”参见“ 老娘 ”。
- 坐婆 产婆。 ▶ 宋 欧阳修 《奏事录‧又三事》: “晚内出宫女三人, 送内侍省勘, 并召医官产科十馀人、坐婆三人入矣。” ▶ 清 钱大昕 《恒言录‧亲属称谓》: “今妇人免身时, 必有养娘扶持, 俗云坐婆。”
- 坐头 首座;首席。 ▶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二: “ 李尚书 益 , 有宗人庶子同名……尝姻族间有礼会, 尚书归笑谓家人曰: ‘大堪笑, 今日局席两个坐头, 总是 李益 。 ’” 明 方以智 《通雅‧称谓》: “首座谓之客, 唐 谓之坐头。” II坐具;坐位。 ▶ 《水浒传》第二八回: “那两个火家自去宰杀鸡鹅, 煮得熟了, 整顿杯盘端正, 张青 教摆在后面葡萄架下, 放了桌凳坐头。” ▶ 《文明小史》第五十回: “ 劳航芥 便在人丛内钻将进去, 有人领着进了大门, 一领领他到一间敞厅上, 有二三百个坐头。 此时光景还没有开锣, 坐头上只坐了两排人。”
- 坐存 犹言坐得住。 ▶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摺: “早諕得我急煎煎怎坐存, 按不定可丕丕心儿跳。”
- 坐失良机 zuò shī liáng jī 【解释】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拼音码】zslj【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 坐守 zuòshǒu[defend resolutely;defend to the last;stick stubbornly to;obstinately cling to] 固守;死守坐守阵地坐守成法
- 坐失机宜 白白地失掉机会。
- 坐定 zuòdìng(1)[take seat]∶入座;坐下(2)[be sure] [方]∶肯定这次你们坐定得冠军
- 坐失事机 同“坐失机宜”。
- 坐实 1. 落实;证实。 ▶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记风俗》: “至县令 敖选 , 凡告人命者, 必坐实究问, 其意正犹惩俗, 而不意刁民方为得计, 故久而愈甚也。”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谷城》: “因思十四字, 偶然脱口, 乃经三四人, 经二百馀年, 始能坐实, 可为笔墨中一段佳话也。” ▶ 鲁迅 《华盖集续编‧新的蔷薇》: “推开了甲而陷没了乙, 原谅了情而坐实了罪;尤其是他们的行动和主张, 都见得一钱不值了。” 2. 犹着实。 ▶ 《事实白话报》1920.12.22: “他挨了很坐实的耳光子。”
- 坐失 白白地失掉。 ▶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自然坐失盐利常数, 所云获利一倍, 臣所未见。” ▶ 清 陈天华 《怪哉上海各学堂各报馆之慰问出洋五大臣》: “ 中国 暗杀之举, 甚为幼稚。 前此虽有行之者, 而其人皆有畏死之心, 逡巡不决, 事机坐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