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电话号码 繁體版 English 日本語
登录 注册

国尔忘家是什么意思

发音:  
"国尔忘家"的近义词  "国尔忘家"的反义词  
用"国尔忘家"造句
意思解释手机版
  • guó ěr wàng jiā

    【解释】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出处】《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示例】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公尔忘私的气概。(鲁迅《两地书》九)
    【拼音码】gewj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國)guó ㄍㄨㄛˊ1)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
  •     (爾)ěr ㄦˇ1)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
  •     wàng ㄨㄤˋ1)不记得,遗漏:~记。~却。~怀。~我。~情。~乎所...
  •     jiā ㄐㄧㄚˉ1)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庭。~眷。~长(...
  • 忘家狗    《史记‧孔子世家》: “ 孔子 适 郑 , 与弟子相失, 孔子 独立郭东门。    ▶ 郑 人或谓 子贡 曰: ‘东门有人, 其颡似 尧 ……累累若丧家之狗。 ’”后以“忘家狗”比喻穷迫无处存身的人。 忘, 通“ 亡 ”。    ▶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投贤》: “想 仲尼 亦似忘家狗, 不信你这样人做官, 也难知雕鹗解横秋。”
  • 公尔忘私    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
  • 国而忘家    谓为国事而忘其家。
  • 国耳忘家    见“国而忘家”。
  • 国工    一国中技艺特别高超的人。    ▶ 《周礼‧考工记‧轮人》: “故可规、可万、可水、可县、可量、可权也, 谓之国工。”    ▶ 郑玄 注: “国之名工。”    ▶ 孙诒让 正义: “谓六法皆协, 则工之巧足擅一国者也。”    ▶ 《周礼‧考工记‧轮人》: “良盖弗冒弗紘, 殷亩而驰, 不队;谓之国工。”此指长于造车的技工。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臣 意 深论方, 见言百世为之精也。    ▶ 师光 喜曰: ‘公必为国工。 ’”此指名医。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 韦应物 为 苏州 刺史, 有属官因 建中 乱, 得国工 康昆仑 琵琶。”    ▶ 宋 姜夔 《凄凉犯》词序: “予归行都, 以此曲示国工 田正德 , 使以哑觱栗吹之, 其韵极美。”此指名乐工。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古今之戏, 流传最久远者, 莫如围棋……乙巳丙午, 余官 白门 , 四方国工, 一时云集。”此指精于棋艺的国手。    ▶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 “诡辞以(画竹)岁久剥落, 将入 吴中 求国工装之以献。”此指著名裱字画工。
  • 国尉    战国 秦 武官名。    ▶ 《商君书‧境内》: “其攻城围邑也, 国司空訾其城广厚之数, 国尉分地, 以徒校分积尺而攻之。”    ▶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 起 迁为国尉。”    ▶ 张守节 正义: “言太尉。”    ▶ 《资治通鉴‧周赧王二十二年》: “ 秦王 以 白起 为国尉。”    ▶ 胡三省 注: “ 战国 之时, 有国尉, 有都尉。    ▶ 应劭 曰: ‘自上安下曰尉, 武宫悉以为尉。 ’”参见“ 太尉 ”。
  • 国币      1.  国家规定的货币。    ▶ 《管子‧山至数》: “国币尽在下, 币轻谷重。”    2.  旧指 中国 国定的银本位货币。    ▶ 清 宣统 二年(1910年), 规定国币单位, 定名曰“圆”。 1935年废止银本位币, 采用法币, 沿称国币。
  • 国将不国    guó jiāng bù guó 【解释】国家将不成为国家了,形容局势动荡,面临亡国危险【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32回:“国将不国,这才是糊涂到底呢!”【示例】鲁迅《二心集·“友邦惊诧”论》:“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长此以往,~’了。”【拼音码】gjbg【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
  • 国将      1.   王莽 所置官职。 位于三公上, 为四辅之一。    ▶ 《汉书‧王莽传中》: “ 哀章 为国将。”参见“ 四辅 ”。    2.  国家的将帅。    ▶ 《后汉书‧郑太传》: “明公出自 西州 , 少为国将, 闲习军事, 数践战场, 名振当世。”
  • 国帑    guótǎng〈书〉国家的公款:盗用~丨消耗~。
  • 国寳     国寳(國寳)拼音:guó bǎo 注音:ㄍㄨㄛˊ ㄅㄠˇ 词语解释1.国家的宝器。《左传·成公二年》:“子得其国寳,我亦得地,而紓於难,其荣多矣。” 杜预 注:“国寳,谓甗磬。” 唐 崔曙 《奉试明堂火珠》诗:“遥知太平代,国寳在名都。” 宋 叶适 《受玉宝贺表》:“天运重来,国寳再得;感深昔念,喜甚今逢。”2.特指传国玺。《新五代史·杂传·王珂》:“ 庄宗 自 鄆 入京师, 末帝 闻 唐 兵且至,日夜涕泣,不知所为,自持国寳,指其宫室谓 瓚 曰:‘使吾保此者,繫卿之画如何耳!’”3.国家的宝贵人材。《荀子·大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寳也。” 唐 杜甫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尊前失诗流,塞上得国寳。” 邹韬奋 《英勇抗战三年中的五一节》:“其中所留技术工人不少,这都是抗战建国时代的国宝。”4.国币。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铸银》:“ 中国 钱币,古分金、银、铜三品,其行于世也,谓之国寳。”参见“ 国币 ”。
  • 国常    国家的典章、法规。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毋或如 叔孙侨如 , 欲废国常, 荡覆公室。”    ▶ 《国语‧越语下》: “肆与大夫觞饮, 无忘国常。”    ▶ 韦昭 注: “常, 旧法。”    ▶ 汉 荀悦 《申鉴‧政体》: “惟察九风, 以定国常。”
国尔忘家是什么意思,国尔忘家的中文解释,國爾忘家是什麽意思国尔忘家 meaning in Chinese,发音,例句,用法,同义词,反义词由查查汉语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