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纷五落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见“四分五落”。
- 四 sì ㄙˋ1)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
- 纷 (紛)fēn ㄈㄣˉ1)众多,杂乱:~~。~繁。~杂。~飞。~纭。五彩...
- 五 wǔ ㄨˇ1)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
- 落 luò ㄌㄨㄛˋ1)掉下来,往下降:降~。~下。零~(a.叶子脱落,如...
- 三上五落 谓动作忽上忽下。 ▶ 《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 “‘谁敢与爷爷做对?’众人不敢则声。 那使棒的三上五落。”
- 四分五落 形容分散零乱。
- 四绝 1. 传称四种高超的技艺或难得的事物。 (1) 南朝 陈 洪偃 貌、义、诗、书号为“四绝”。 见 唐 道宣 《续高僧传》卷七。 (2)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郎馀令》: “ 馀令 善画, 唐 秘书省内落星石, 薛稷 画鹤, 贺知章 草书, 馀令 凤, 相传为四绝。”(3)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文儒》: “ 庆历 中, 滕子京 谪守 巴陵 , 治最为天下第一。 政成, 重修 岳阳楼 。 属 范文正公 为记, 词极清丽, 苏子美 书石, 邵餗 篆额, 亦皆一时精笔, 世谓之‘四绝’云。”(4)指《诗经》、《楚辞》、草书、画。 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下‧四绝》。 2. 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 详“ 四离四绝 ”。
- 四絶 四絶 基本解释:1.传称四种高超的技艺或难得的事物。(1)南朝陈洪偃貌﹑义﹑诗﹑书号为"四絶"。见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七。(2)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郎馀令》:"余令善画,唐秘书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余令凤,相传为四絶。"(3)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庆历中,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阳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词极清丽,苏子美书石,邵餗篆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絶'云。"(4)指《诗经》﹑《楚辞》﹑草书﹑画。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四绝》。 2.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详"四离四絶"。
- 四绝碑 《旧唐书‧文苑传下‧李华》: “ 华 尝为《鲁山令元德秀墓碑》, 颜真卿 书, 李阳冰 篆额, 后人争模写之, 号为‘四绝碑’。” ▶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唐龙兴寺四绝碑首》: “右四绝碑首者, 李阳冰 篆 法慎律师 碑额也, 在 扬州 龙兴 寺。 ▶ 唐 李华 文, 张从申 书, 李阳冰 篆额。” ▶ 明 周晖 《金陵琐事‧古碑碣》: “ 灵谷寺 有 吴道子 画 宝志公 像, 李太白 赞, 颜真卿 书, 赵子昂 又书十二时歌, 世谓之四绝碑。”
- 四类 1. 古祭名。 指古代天子在四郊祭祀天神。 ▶ 《周礼‧春官‧小宗伯》: “兆五帝于四郊, 四望四类亦如之。” ▶ 郑玄 注: “ 郑司农 云: ‘四类, 三皇、五帝、九皇、六十四民, 咸祀之。 ’ 玄 谓……四类, 日、月、星、辰, 运行无常, 以气类为之位, 兆日于东郊, 兆月与风师于西郊, 兆司中、司命于南郊, 兆雨师于北郊。” ▶ 孙诒让 正义: “云‘四望四类亦如之’者, 四望为地示, 四类为天神;次于郊丘者, 亦分营坛兆于四郊也。”兆, 祭坛之营域。 2. 指五色、五声、五臭、五味。 见《尹文子‧大道上》。 3. 指经、史、子、集。 见《新唐书‧艺文志序》。 4. 指年表、官阀、政迹、凡例。 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艺文‧四类》。
- 四统 君王治国安民的四准则。 ▶ 《荀子‧君道》: “善生养人者人亲之, 善班治人者人安之, 善显设人者人乐之, 善藩饰人者人荣之。 四统者俱而天下归之。”
- 四筵 四席, 四座。 借指四周座位上的人。 ▶ 南朝 宋 谢瞻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 “四筵沾芳醴, 中堂起丝桐。” ▶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 焦遂 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 ▶ 宋 范成大 《十二月二十四日西楼观雪》诗: “四筵都为丰年醉, 录事何须校酒筹。”
- 四维 sìwéi(1)[four moral standards in ancient times]∶古代指礼、义、廉、耻四种道德准则,认为是维系国家所必需的四维不张,国乃灭亡(2)[northeast,southeast,southwest,and northwest]∶指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角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淮南子》(3)[all sides]∶指四方流落四维(4)[limbs]∶即四肢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素问·生气通天论》。马莳注:“四维者,四肢也。”
- 四等 1. 四种等级。 ▶ 《孟子‧万章下》: “天子之制, 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凡四等。 不能五十里, 不达于天子, 附于诸侯, 曰附庸。” ▶ 《汉书‧王莽传上》: “ 周 爵五等, 地四等, 有明文。” ▶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 “爵五等: 公、侯、伯、子、男也。 地四等: 公一等, 侯伯二等, 子男三等, 附庸四等。” 2. 指字音之四等。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 “每声复有四等, 清、次清、浊、平也。”等韵学家以开、齐、合、撮为四等。 3. 即四无量心。 ▶ 《增一阿含经‧序品》: “迦叶端思行四等。” ▶ 南朝 宋 谢灵运 《菩萨赞》: “爰初四等, 终然十住。” ▶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 “广行四等, 被慈雨于枯根;大阐三明, 惊法雷于群梦。”参见“ 四无量心 ”。
- 四维不张 四维不张 基本解释:四维:旧时称礼、义、廉、耻为四维;张:展开,推行。四维不能伸张。比喻纲纪废弛,政令不行。
- 四端 指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观念的开端、萌芽。 ▶ 《孟子‧公孙丑上》: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 ▶ 《隋书‧文学传‧潘徽》: “源开三本, 体合四端。” ▶ 清 方苞 《读孟子》: “既揭五性, 复开以四端, 使知其实不越乎事亲从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