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境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sìjìng
[borders] 四周的边境;国境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宋·苏洵《六国论》
- 四 sì ㄙˋ1)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
- 境 jìng ㄐㄧㄥˋ1)疆界,边界:~界。国~。入~。出~。边~。2)地...
- 四墉 四周城墙。 ▶ 《左传‧襄公九年》: “二师令四乡正敬享, 祝宗用马于四墉, 祀 盘庚 于西门之外。” ▶ 杜预 注: “墉, 城也, 用马祭于四城, 以禳火。”参见“ 四墉 ”。
- 四塞之固 四塞之固 基本解释:原形容国境线四面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后泛指地势险要坚固的地方。
- 四壁 sìbì[wall] 屋子的四面墙壁,泛指整个屋子四壁皆空这个书房四壁全是书
- 四塞 1. 到处充塞。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旁魄四塞, 云尃雾散。” ▶ 《旧唐书‧德宗纪下》: “三月乙亥, 黄雾四塞, 日无光。” ▶ 《宋史‧仁宗纪一》: “甲午, 昏雾四塞。” 2. 四面蔽塞。 ▶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序》: “乍晴暴热, 风道四塞。” ▶ 清 方苞 《七思‧弟椒涂》: “荆榛四塞兮涂冥冥, 连山赤黑兮延火烝。” II 1. 指四方屏藩之国。 ▶ 《礼记‧明堂位》: “四塞, 世告至。” ▶ 郑玄 注: “四塞, 谓夷服、镇服、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 ▶ 《敦煌曲子词‧洞仙歌》: “愿四塞来朝明帝, 令戎客休施流浪。” 2. 指四境皆有天险, 可作屏障。 ▶ 《战国策‧齐策一》: “ 齐 南有 泰山 , 东有 琅邪 , 西有 清河 , 北有 渤海 , 此所谓四塞之国也。” ▶ 鲍彪 注: “四面有山关之固, 故曰四塞之国也。” ▶ 汉 班固 《东都赋》: “且夫僻界西 戎 , 险阻四塞, 修其防御, 孰与处乎土中。” ▶ 明 王錂 《春芜记‧宸游》: “你看千峰岳峙, 万井云屯, 南接 苍梧 , 北连 陉塞 , 真可称四塞之国矣。” 3. 指四方边塞, 边境。 ▶ 《敦煌曲子词‧献忠心》: “四塞休征罢战, 放将仕, 尽回戈。” ▶ 《敦煌曲子词‧定风波》: “四塞忽闻狼烟起, 问儒仕, 谁人敢去定风波?”
- 四壁厢 四面, 四周。 ▶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摺: “一会家心焦懆, 四壁厢秋虫闹, 忽见掀帘西风恶, 遥观满地阴云罩。” ▶ 《三国演义》第一百回: “不一时, 四壁厢喊声大震: 前面 吴班 吴懿 引兵杀出, 背后 关兴 廖化 引兵杀来。”
- 四堵墙 指用银皮包裹铅胎的假银锭。 ▶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摺: “你两个仔细看银子, 别样假的也还好看, 单要防那‘四堵墙’, 休要着他哄了。”
- 四壁空 形容家境贫寒, 一无所有。 ▶ 唐 杜甫 《百忧集行》: “入门依旧四壁空, 老妻睹我颜色同。” ▶ 明 高启 《东门行》: “入室四壁空, 突中无烟甑生埃。”参见“ 四壁 ”。
- 四域 四周界限。 指四方之内。 ▶ 《庄子‧德充符》: “知不出乎四域。” ▶ 郭象 注: “不役思于分外。” ▶ 成玄英 疏: “域, 分也。 忘心遣智, 率性任真, 未曾役思运怀, 缘于四方分外也。” ▶ 《文子‧精诚》: “人主之思, 神不驰于胸中, 智不出于四域。”
- 四壁萧然 四壁萧然 基本解释:四壁:四面墙壁;萧然:寂寞冷落。屋里空荡荡的,没什么东西。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 四城 城的四处, 全城。 ▶ 许地山 《归途》: “现在四城底军警查得严, 万一教他们知道了, 我们还要担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