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yī ㄧˉ
1)文言叹词,表示感慨、悲痛、叹息:“~!微斯人,吾谁与归”。~鸣。~嘻。
ài
〈动〉
(1)
饱食或积食后,胃里的气体从嘴里出来并发出声音 [belch]。如:噫气(气壅塞而得通;吐气)
(2)
呼气;吹气 [breathe out;exhale]。如:噫欠(噫气和打哈欠。泛指吐气)
另见 yī;yí
yì
同“抑”。表示转折 [or]
噫,语辞。通作抑。――《集韵》
另见yī
- 噫乎 叹词。 表示慨叹。 ▶ 《史记‧河渠书》: “薪不属兮 卫 人罪, 烧萧条兮噫呼何以御水。” ▶ 唐 韩愈 《谢自然诗》: “噫乎彼寒女, 永托异物群。” ▶ 宋 苏轼 《山陂陀行》: “此非小有兮, 噫乎何以乐此而不去。”
- 噪音 zàoyīn①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是由发音体不规则的振动而产生的(区别于‘乐音’)。②噪声。
- 噫兴 犹噫歆。 ▶ 《仪礼‧既夕礼》“声三, 启三” 汉 郑玄 注: “声三, 三有声存神也。 启三, 三言启告神也。 旧说以为声噫兴也。” ▶ 贾公彦 疏: “《曾子问》亦云‘祝声三’, 郑 云‘警神也’, 即此‘存神也’。 云‘旧说以为声噫兴’者, 郑 注《曾子问》云‘声噫歆’, 不云旧说, 亦是旧说也。”一说同“ 噫嘻 ”。 叹词。 ▶ 清 钱大昕 《声类》卷一: “‘噫歆’、‘噫兴’即‘噫嘻’之转, 亦即‘呜呼’之转也。”参见“ 噫嘻 ”。
- 噪险 浮躁尖刻。 噪, 通“ 躁 ”。 ▶ 《韩非子‧诡使》: “社稷之所以立者, 安静也, 而噪险谗谀者任。”一本作“ 躁险 ”。
- 噫吁哉 叹词。 ▶ 清 王猷定 《姑山草堂歌》: “噫吁哉, 尔乃得有 姑山 之草堂, 使我听之神旁徨。”
- 噪逐 叫骂驱逐。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吉士写佛经》: “﹝太监 王敬奉 ﹞令生员抄写佛经, 为 苏州 诸生所噪逐。”
- 噫吁唏 噫吁唏拼音:yī yù xī 注音:ㄧ ㄧㄩˋ ㄒㄧ 词语解释见“ 噫吁嚱 ”。
- 噫吁嘻 噫吁嘻拼音:yī yù xī 注音:ㄧ ㄧㄩˋ ㄒㄧ 词语解释见“ 噫吁嚱 ”。
- 噪讙 噪讙(譟讙)拼音:zào huān 注音:ㄗㄠˋ ㄏㄨㄢ 词语解释喧哗叫嚷。 汉 马融 《广成颂》:“羣鸣胶胶,鄙騃譟讙。” 唐 韩愈 《祭张给事文》:“露刀成林,弓矢穰穰。千万为徒,譟讙为狂。” 章炳麟 《说于长书》:“輓近若 庄存与 、 刘逢禄 、 宋翔凤 诸儒,多憙宗 董生 ,排 刘子骏 ,浸益譟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