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hā ha
见〖打哈哈〗。
- 哈 hā ㄏㄚˉ1)张口呼气:~欠。~一口气。2)象声词,形容笑声:~~大...
- 乐哈哈 形容喜笑的样子。 ▶ 魏巍 《腊梅花》: “她们一天价乐哈哈地, 可高兴啦。”
- 哈哈儿 hā har〈方〉可笑的事:这真是个~丨闹了个~。
- 哈哈镜 hāhājìng用凹凸不平的玻璃做成的镜子,照起来奇形怪状,引人发笑。
- 打哈哈 dǎ hā hɑ开玩笑:别拿我~!ㄧ这是正经事,咱们可别~!
- 笑哈哈 xiàohāhā形容笑的样子。
- 逗哈哈 dòuhāhB[crack a joke] [方]∶开玩笑你这个人,真会逗哈哈
- 哼哼哈哈 形容迁就忍让或敷衍了事的样子。 ▶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青年的九月》: “这才是真正的反对战争, 不是什么 雷马克 式的哼哼哈哈的和平主义。” ▶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一章: “我看他现在是变了, 你跟他说句话, 他哼哼哈哈, 都不想睬你。”
- 唏唏哈哈 嘻嘻哈哈。 形容笑声不断。 ▶ 《红楼梦》第二四回: “只见 秋纹 碧痕 唏唏哈哈的笑着进来。”
- 嘻嘻哈哈 xīxīhāhā①形容嬉笑欢乐的样子。②形容不严肃或不认真:对待这样的大事情,~的可不行!
- 赤赤哈哈 象声词。 因受冻而口中发出的声音。 ▶ 《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 “ 狄希陈 看不上眼, 合 童奶奶 说道: ‘天也极冷了, 小珍珠 还没有棉衣裳哩。 ’ 童奶奶 道: ‘我也看拉不上, 冻得赤赤哈哈的。 ’”
- 哈哄哄 犹言闹哄哄。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警》: “军中母大虫, 绰有威风。 连环阵势, 烟粉牢笼。 哈哄哄, 哈哄哄, 哄的那 淮 扬 动。”
- 哈呀 叹词。 表惊讶、惋惜。 ▶ 张天翼 《春风》: “哈呀, 何必动气呢。” ▶ 柳杞 《好年胜景》: “我几岁?哈呀, 我也记不起来啦。”
- 哈哒 见“ 哈达 ”。
- 哈号 清 代京师中巡逻兵卒报晓。 ▶ 清 郝懿行 《晋宋书故‧鸡鸣歌》: “今京师夜漏二十馀刻后, 逻卒一人先唱, 众人属和, 其声抑扬宛转, 有音无字, 须臾之间, 遍传远近……通谓之‘哈号’。”
- 哈哧 1. 喷嚏。 ▶ 老舍 《二马》第三段六: “ 温都太太 看完, 顺手把字条撕了;然后用手背遮着小嘴打了个哈哧。” 2. 象声词。 急促喘气声。 ▶ 王福仲 《小虎子》: “他把通知交给了 刘队长 , 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张着大嘴哈哧哈哧直喘气。”
- 哈叭狗 亦作“哈巴狗”。 1. 一种体小、毛长、腿短, 可供玩赏的狗。 俗称狮子狗或巴儿狗。 ▶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摺: “门上挂着斑竹帘儿, 帘儿下卧着哈叭狗儿。” ▶ 《西游记》第五十回: “后边跑出一个哈巴狗儿来, 望着 行者 , 汪汪的乱吠。” ▶ 金近 《富翁哼哼的传记》: “他只有一个好朋友, 就是那只哈巴狗。” 2. 比喻卑顺的奴才。 ▶ 瞿秋白 《论翻译》: “这种人物如果不彻底的脱胎换骨, 始终只是‘纱笼’(salon)里的哈叭狗。”
- 哈啰 见“ 哈罗 ”。
- 哈博罗内 [Gaborone]旧作加贝罗内斯(Gaberones, 1969年以前)。博茨瓦纳首都。位于博茨瓦纳东南部,靠近南非边境。1965年(即博茨瓦纳脱离英国独立的前一年)博茨瓦纳政府从南非马弗京迁此。位于开普-津巴布韦铁道线上,有政府办公楼、议会大楼、医院、热电站和机场。设有博茨瓦纳大学(1976)、国家博物和美术馆(1968)。人口约182,000(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