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电话号码 繁體版 English 日本語
登录 注册

和同是什么意思

发音:
用"和同"造句
意思解释手机版

  •  1.  指 春秋 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常用语。 和谓可否相济, 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 无所差异。 和能生物, 同无所成。
       ▶ 《国语‧郑语》: “夫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 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 尽乃弃矣: 故先王……务和同也。”
       ▶ 韦昭 注: “和谓可否相济, 同谓同欲。”
       ▶ 《国语‧周语中》: “和同可观。”
       ▶ 韦昭 注: “以可去否曰和, 一心不二曰同。 和同之道行, 则德义可观也。”
       ▶ 《论语‧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 何晏 集解: “君子心和, 然其所见各异, 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 然各争利, 故曰不和。”
       ▶ 朱熹 集注引 尹毅 曰: “君子尚义, 故有不同;小人尚利, 安得而和?”参阅《左传‧昭公二十年》。
     
     2.  和睦同心。
       ▶ 《管子‧立政》: “大臣不和同, 国之危也。”
       ▶ 《汉书‧吾丘寿王传》: “今 汉 自 高祖 继 周 , 亦昭德显行, 布恩施惠, 六合和同。”
       ▶ 宋 欧阳修 《笔说‧富贵贫贱》: “凡事不和同, 则不济。”
       ▶ 明 柯丹丘 《荆钗记‧合卺》: “夫妻到老两和同。”
       ▶ 黄远生 《政界内形记》一: “国务卿之不能和同一致以进行者, 则组织之始已种其因, 固无可言矣。”
     
     3.  调和。
       ▶ 《礼记‧月令》: “﹝孟春之月﹞天气下降, 地气上腾, 天地和同, 草木萌动。”
       ▶ 《素问‧生气通天论》: “筋脉和同, 骨髓坚固。”
       ▶ 《淮南子‧俶真训》: “含阴吐阳, 而万物和同者, 德也。”
       ▶ 《宋史‧乐志十三》: “天人和同, 恩泽洋普。”
     
     4.  夥同;合夥。
       ▶ 《唐律疏议‧名例四‧略和诱人》: “和同相卖者, 谓两相和同, 共知违法。”
       ▶ 《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 “和同相卖为奴婢者, 各断一百七。”
       ▶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官常一》: “﹝按察使与藩司﹞厥后和同溺职, 而事权归两院矣。”
     
     5.  “和光同尘”的略语。
       ▶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之一: “治惟尚和同, 无俟于謇謇。”
       ▶ 龚颐正 《续释常谈》引 唐 韩偓 《金銮密记》: “上执 偓 手, 涕泣曰: ‘我劝你且和同, 果如此, 有何利益苦杀人!’” 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 “余私念助人为理, 覆人之产, 不祥;自折其志, 苟为和同, 不义。”
       ▶ 钱锺书 《围城》三: “买假文凭是自己的滑稽玩世;认乾亲戚是自己的和同随俗。”参见“ 和光同尘 ”。
  •     hé ㄏㄜˊ1)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
  •     tóng ㄊㄨㄥˊ1)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
  • 和吟    犹和鸣。    ▶ 唐 许敬宗 《谢皇太子玉华山宫铭赋启》: “仙鹤和吟, 惭八音于雅韵;神龙缛彩, 谢五色于雕文。”参见“ 和鸣 ”。
  • 和合四象    气功术语。 指在进行气功锻炼时, 要求眼、耳、鼻、舌处于一种特定状态。    ▶ 宋 张伯端 《<金丹四百字>序》: “含眼光, 凝耳韵, 调鼻息, 缄舌气, 谓之和合四象。”
  • 和味      1.  适口之食。    ▶ 《礼记‧王制》: “中国、夷、蛮、戎、狄, 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    ▶ 南朝 梁 沈约 《三朝雅乐歌》: “实体平心待和味, 庶羞百品多为贵。”    2.  调和五味。    ▶ 《艺文类聚》卷九九引 晋 郭璞 《鼎赞》: “和味养贤, 以无化有。”
  • 和合双全    和合双全 基本解释:和:和睦;合:投合。用于祝贺新婚夫妇终生和睦相处,白头偕老。
  • 和和    象声词。    ▶ 《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中邑洪恩禅师》: “ 朗州 中邑 洪恩 禅师, 每见僧来, 拍口作和和声。    ▶ 仰山 谢戒, 师亦拍口作和和声。”
  • 和合      1.  和睦同心。    ▶ 《墨子‧尚同中》: “内之父子兄弟作怨雠, 皆有离散之心, 不能相和合。”    ▶ 《史记‧循吏列传》: “施教导民, 上下和合。”    ▶ 唐 元稹 《辨日旁瑞气状》: “臣下忠诚辅主, 国中欢喜和合。”    ▶ 《红楼梦》第二八回: “女儿乐, 夫唱妇随真和合。”    2.  调和;混合;汇合。    ▶ 《韩诗外传》卷三: “天施地化, 阴阳和合。”    ▶ 郭沫若 《论节奏》: “如成长与衰弱, 上升与下降, 和合与分离, 即是规定万物之发展与分解的节奏。”    3.  犹撮合。    ▶ 《周礼‧地官‧序官》“媒氏下士二人” 唐 贾公彦 疏: “谓别姓三十之男, 二十之女, 和合使成婚姻云。”    ▶ 唐 张鷟 《游仙窟》: “ 五嫂 如许大人, 专拟和合此事。”    4.  顺当;吉利。    ▶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茅卜》: “其卦甚吉, 百事欢欣和合。”    ▶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摺: “谢天地买卖和合。”    ▶ 《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 “明日是个和合日, 我同你先到 张 宅讲定财礼, 随到 王招宣 府一说便成。”    5.  神名。 即 万回哥哥 。    ▶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 “ 宋 时 杭 城以腊月祀 万回哥哥 , 其像蓬头笑面, 身著绿衣, 左手擎鼓, 右手执棒, 云是 和合 之神, 祀之, 可使人在万里之外, 亦能回家, 故曰 万回 。”    6.  神名。 指 和 合 二神。    ▶ 《四游记‧哪吒行兵收华光》: “又有 和 合 二神禀曰: ‘不须本官出马, 某二人愿往。 ’”    7.  神名。 指 清 时所封 唐 高僧 寒山 、 拾得 二圣。    ▶ 清 翟灏 《通俗编‧神鬼》: “今 和 合 以二神并祀, 而 万回 仅一人, 不可以当之矣。 国朝 雍正 十一年封 天台 寒山 大士为 和 圣, 拾得 大士为 合 圣。”
  • 和哄    犹言赶热闹;凑趣。     ▶ 元 关汉卿 《青杏子‧离情》曲: “与怪友狂朋寻花柳, 时复间和哄消愁。”     ▶ 《水浒传》第二六回: “ 何九叔 收藏了, 也来斋堂里和哄了一回。”     ▶ 《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只见几个邻人都来和哄道: ‘ 吴小官人 , 恭喜!恭喜!’” II哄骗。     ▶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摺: “你省的古墓里摇铃, 则是和哄我那死尸哩。”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 “甚春归无端厮和哄, 雾和烟两不玲珑。”     ▶ 清 洪升 《长生殿‧幸恩》: “瑶池陪从, 何意承新宠, 怪青鸾把人和哄。”     ▶ 清 王夫之 《姜斋诗话》卷下: “足知绝律四句之说, 牙行赚客语, 皮下有血人不受他和哄。”
  • 和叶     和叶拼音:hé yè 注音:ㄏㄜˊ ㄧㄜˋ 词语解释见“ 和协 ”。
  • 和哥    见“ 和歌 ”。
  • 和口    适口;可口。    ▶ 宋 陶谷 《清异录‧省便珠》: “释 知足 尝曰: ‘吾身, 炉也;吾心, 火也;五戒十善, 香也。 安用沉檀笺乳作梦中戏?’人强之, 但摘窗前柏子焚爇。 和口者, 指为省便珠。”
和同是什么意思,和同的中文解释,和同是什麽意思和同 meaning in Chinese,发音,例句,用法,同义词,反义词由查查汉语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