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会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手机版
- héhuì
战争双方为了正式结束战争状态而举行的会议。一般在休战之后举行。
- 和 hé ㄏㄜˊ1)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
- 会 (會)huì ㄏㄨㄟˋ1)聚合,合拢,合在一起:~合。~审。~话。2)...
- 和佛 拜佛。 和, 和南。 佛门称稽首、敬礼为和南。 ▶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三: “有十二人奉白莲教者, 往海上和佛。”参见“ 和南 ”。
- 和众 1. 佛教语。 僧众。 ▶ 唐 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二: “见客僧创来入寺, 于五日内, 和众与其好食, 冀令解息。” 2. 使百姓和顺。 ▶ 唐 黄滔 《多宝塔碑记》: “至如戢兵保土, 安民和众之类, 亦犹川陆之徂 秦 适 洛 焉。” ▶ 清 梅曾亮 《赠林侍郎序》: “然后能勤民急公, 丰财和众, 礼俗达而政教成。”
- 和俗 顺应世情。 ▶ 三国 魏 阮籍 《诣蒋太尉奏记辞辟命》: “进无和俗崇誉之高, 退无静默恬冲之操。” ▶ 《北史‧艺术传上‧耿玄》: “善卜占……性不和俗, 时有王公欲求其筮者, 玄 则拒而不许。”
- 和价 谓官定的平价。 ▶ 《南齐书‧武帝纪》: “ 永明 五年, 九月己丑, 诏曰: ‘京师及四方, 出钱亿万, 籴米谷丝棉之属, 其和价以优黔首。 ’”
- 和傩 方言。 谓和睦同心。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醒世文》: “诸事和傩存厚道, 求全责备惹人嗔。”
- 和令 1. 和善。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 王长豫 幼便和令。” 2. 和谐畅适。 ▶ 唐 元稹 《祈雨九龙神文》: “或予政之抑塞和令, 开泄闭藏耶?” 3. 宣布节令时禁。 和, 通“ 宣 ”。 ▶ 《礼记‧月令》: “﹝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 行庆施惠, 下及兆民。” ▶ 郑玄 注: “令, 谓时禁也。”
- 和僦 指古时官府出价雇用百姓人力。 ▶ 《新唐书‧后妃传上‧太宗徐惠妃》: “ 翠微 、 玉华 等宫, 虽因山藉水, 无筑构之苦, 而工力和僦, 不谓无烦。”参见“ 和雇 ”。
- 和从 附和顺从。 ▶ 《汉书‧梅福传》: “积尸暴骨, 快心 胡 越 , 故 淮南 缘间而起, 所以计虑不成而谋议泄者, 以众贤聚于本朝, 故其大臣势陵不敢和从也。” ▶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一》: “此言 汉 多贤臣。 故 淮南 大臣不敢与王俱叛。 故曰: ‘其大臣不敢和从也。 ’”
- 和光 1. 谓才华内薀, 不露锋芒。 ▶ 《后汉书‧王允传》: “公与 董太师 并位俱封, 而独崇高节, 岂和光之道邪?”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 “内宝养生之道, 外则和光于世。” ▶ 《魏书‧释老志》: “和光六道, 同尘万类。” ▶ 唐 王维 《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诗: “和光鱼鸟际, 澹尔蒹葭丛。”参见“ 和光同尘 ”。 2. 共同照耀。 ▶ 唐 韦展 《日月如合璧赋》: “分则列照于三无, 聚则和光于六合。” 3. 柔和的光辉。 ▶ 宋 苏轼 《妒佳月》诗: “浩瀚玻璃盏, 和光入胸臆。”
- 和人 1. 王莽 时女官名。 ▶ 《汉书‧王莽传下》: “和人三, 位视公。” 2. 使民众和顺。 ▶ 《后汉书‧孔融传》: “进不能风化海内, 退不能建德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