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手机版
- 亦作“和尚”。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 张应 ﹞欲呼师名, 忘 昙铠 字, 但唤: ‘和上救我!’” 明 宋濂 《南堂禅师像赞》: “ 南堂 和上既入灭, 其得法弟子 大禅安公 思慕之弗置, 乃绘其像。”
▶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 破门石浪 和上临 智永 千字文、 陈正言 水墨花鸟一卷。”
- 和 hé ㄏㄜˊ1)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
- 上 shàng ㄕㄤˋ1)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次序...
- 大和上 即大和尚。 用以称年高有德的佛教僧人。 ▶ 日本 淡海三船 有记载 中国 唐 代高僧 鉴真 东渡 日本 的《唐大和上东征传》。
- 和丘 古代所说八极中东北方的地名。 ▶ 《淮南子‧墬形训》: “八殥之外而有八紘, 亦方千里, 自东北方曰 和丘 , 曰 荒土 。”丘, 一本作“ 邱 ”。
- 和一 亦作“和壹”。 和合一致;和睦同心。 ▶ 《书‧咸有一德》: “其难其慎, 惟和惟一。” ▶ 《礼记‧三年问》: “上取象于天, 下取法于地, 中取则于人, 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尽矣。” ▶ 《三国志‧蜀志‧谯周传》: “故国内和一, 大小戮力。” ▶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五: “我们却只是决心要随‘自然’前进--不创造自创造, 不和一自和一。”
- 和丸 比喻母亲教子勤学。 ▶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抚儿》: “他和丸不厌朝和暮, 你反哺休忘桑与榆。” ▶ 明 袁宏道 《寿洪太母七十序》: “母攻苦茹酸, 和丸课子。” ▶ 清 黄任 《廖恭人六十寿》诗: “椎髻支持报廉吏, 和丸辛苦鞠诸孤。”参见“ 和熊 ”。
- 和义 1. 谓使事物各得其宜, 不相妨害。 ▶ 《易‧乾》: “嘉会足以合礼, 利物足以和义。” ▶ 孔颖达 疏: “利者义之和者, 言天能利益庶物, 使物各得其宜, 而和同也。” 2. 犹德义。 ▶ 《史记‧秦始皇本纪》: “刚毅戾深, 事皆决于法, 刻削毋仁恩和义。” ▶ 唐 李虞仲 《授王承休等诸州刺史制》: “咸以事劳, 显于中外, 或武称和义, 环卫有严;或吏能适时, 长征攸佐。”
- 咋舌不下 咋舌不下 基本解释:咋舌:咬舌或忍住不言。形容不敢说话或说不出话来,极度悔恨或畏缩。
- 和乐 hélè和睦快乐:~的气氛丨一家大小,~度日。
- 咋舌 zéshé〈书〉形容吃惊、害怕,说不出话:闻者~。
- 和乐且孺 和乐且孺 基本解释:孺:孩子,这里指孩子气。随和乐观,孩子气十足。
- 咋笔 犹操笔。 古人构思为文时常以口咬笔杆, 故称。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负甲为兵, 咋笔为吏, 身死名灭者如牛毛, 角立杰出者如芝草。” ▶ 唐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投员外从公虞》诗: “咋笔话肝肺, 咏兹枯鱼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