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嚇)
xià ㄒㄧㄚˋ
1)使害怕:~唬(“唬”读轻声)。挺~人的。
·参考词汇:
frighten scare intimidate
(嚇)
hè ㄏㄜˋ
1)义同(一),用于复合词:恐~。恫~。
2)叹词,表示不满:~,太欺负人了!
·参考词汇:
frighten scare intimidate
(1)
嚇
xià
(2)
使害怕 [frighten;scare;intimidate]
吓,以口拒人谓之吓。――《集韵》
(3)
又如:杀鸡吓猴;惊吓(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吓呼(吓唬);吓魂台(迷信指阴司中折磨鬼魂之处。借指令人失魂落魄的地方)
另见hè
- 吓人 xià rén使人害怕;可怕:山洞又深又黑,真~。
- 吒 zhà ㄓㄚˋ1)同“咤”。zhā ㄓㄚˉ1)用于神话中人名。哪吒 鬼吒狼嚎 啸吒风云
- 吓协 恐吓威胁。 ▶ 《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文》: “驱逐 陵 母, 直至帐前。 吓协(胁) 陵 母言云: ‘肯修书诏儿已不?’”
- 向马贼 旧称结夥拦路抢劫的强盗。 因马系铃有声, 故称。 向, 通“ 响 ”。 ▶ 《明书‧乱贼传二》: “ 刘六 、 刘七 、 齐彦名 等, 皆 霸州 文安 人, 俱任侠善骑射, 初挟弓矢, 行劫诸路, 号 河 北向马贼。”
- 吓呆 xiàdāi[stupefy] 吓得目瞪口呆
- 向风慕义 向风慕义拼音:xiàng fēng mù yì 注音:ㄒㄧㄤˋ ㄈㄥ ㄇㄨˋ ㄧˋ 成语解释向风慕义【拼音】:xiàng fēng mù yì【解释】: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义。或指向往其风度,仰慕其义行。【出处】:明·张居正《番夷求贡疏》:“因而连合西僧,向风慕义,交臂请贡,献琛来王。”【示例】:参加的有社友,也有~来的非社友,共有一百有九人之多。 ◎郑逸梅《南社丛谈·南社后期活动》
- 吓呼 吓唬。 ▶ 《宦海》第八回: “大人不用做出这个样儿来吓呼卑府, 卑府向来不怕吓呼的。” ▶ 鲁迅 《热风‧“以震其艰深”》: “ 上海 租界上的‘国学家’, 以为做白话文的大抵是青年, 总该没有看过古董书的, 于是乎用了所谓‘国学’来吓呼他们。”
- 向风 1. 临风;迎风。 ▶ 《楚辞‧远游》: “谁可与玩斯遗芳兮, 晨向风而舒情。” ▶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 “向风长叹息, 断绝我中肠。” ▶ 明 陈子龙 《过酥溪水深不可涉》诗: “纂纂枣垂雨, 离离苗向风。” 2. 谓仰慕其人之品德或学问。 ▶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 “于是天下学士, 靡然向风;人识廉隅, 家知礼让。” ▶ 《南史‧梁纪中‧武帝下》: “于是四方郡国, 莫不向风。” ▶ 宋 岳珂 《桯史‧李敬子》: “方其居乡时, 士子向风, 不远千里至。” ▶ 胡薀玉 《<中国文学史>序》: “于是有文无学之士, 靡然向风。”
- 吓唬 xià hu使害怕;恐吓。
- 向顺 1. 顺遂, 顺从。 ▶ 《列子‧黄帝》: “不知背逆, 不知向顺, 故无利害。” 2. 谓好的趋向。 ▶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摺: “好人家知个远近, 觑个向顺。” 3. 归顺;投降。 ▶ 《明史‧广西土司传一》: “﹝诸蛮﹞及闻招抚, 诈为向顺, 仍肆劫掠, 是以兵连祸结无宁岁。” ▶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 “留守兵士均纷纷向顺, 各手缠白布, 齐集 楚王台 待命。” 4. 偏向;偏袒。 ▶ 元 关汉卿 《蝴蝶梦》楔子: “他只敬衣衫不敬人, 我言语从来无向顺。”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摺: “这厮乔议论, 有向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