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泻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tùxiè
呕吐和腹泻。
- 吐 tǔ ㄊㄨˇ1)使东西从口里出来:~痰。吞~。~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
- 泻 (瀉)xiè ㄒㄧㄝˋ1)液体很快地流:倾~。2)排出稀屎:~肚。~药...
- 吐浑 即 吐谷浑 。 ▶ 唐 张说 《拨川郡王碑》: “ 圣历 二年, 以所统 吐浑 七千帐归于我。” ▶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 “ 吐浑 , 本号 吐谷浑 , 或曰 乞伏乾归 之苗裔。 自 后魏 以来, 名见中国, 居于 青海 之上。 当 唐 至德 中, 为 吐蕃 所攻, 部族分散, 其内附者, 唐 处之 河西 。 其大姓有 慕容 、 拓拔 、 赫连 等族。”
- 吐法 用药物促使呕吐的治疗方法。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二‧张子和汗吐下三法》: “如引涎漉涎, 取嚏追泪, 凡上行者, 皆吐法也。” ▶ 《科学画报》1983年第9期: “吐法, 也叫催吐法, 是应用一些催吐的药物, 使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吐出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 吐溜 涌出水流。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蒸灵液以播云, 据神渊而吐溜。” ▶ 《文选‧潘岳<射雉赋>》: “天泱泱以垂云, 泉涓涓而吐溜。” ▶ 李善 注: “溜, 水流貌也。” ▶ 唐 陈子昂 《晦日宴高氏林亭》诗: “玉池初吐溜, 珠树始开花。”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七九: “急报东方两星使, 灵山吐溜为粮船。”
- 吐泄 犹发泄。 ▶ 蒋光慈 《弟兄夜话》: “此时 江霞 又动了乡情, 心中的情绪如乱麻也似地纷扰, 要想找一个方法吐泄一下。”
- 吐漱 犹吞吐。 漱, 同“ 嗽 ”, 吮吸。
- 吐沫 tù mo唾沫。
- 吐火 1. 发出火光。 ▶ 《文选‧扬雄<羽猎赋>》: “霹雳烈缺, 吐火施鞭。” ▶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 “火, 电照也。” ▶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十九: “钻燧吐火, 以续 汤谷 之晷;挥翮生风, 而继 飞廉 之功。” 2. 古代杂技节目。 表演时以燃着物置于口中, 喷吐火苗。 ▶ 汉 张衡 《西京赋》: “吞刀吐火, 云雾杳冥。”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 “其人有数术, 能断舌复续、吐火……其吐火, 先有药在器中, 取火一片, 与黍糖合之, 再三吹呼, 已而张口, 火满口中。” ▶ 唐 王棨 《吞刀吐火赋》: “吞刀之术斯妙, 吐火之能又玄。” ▶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 “白须老臣的讲道, 矮胖侏儒的打诨, 王是早已听厌的了;近来便是走索, 缘竿, 抛丸, 倒立, 吞刀, 吐火等等奇妙的把戏, 也都看得毫无意味。”
- 吐沥 犹倾诉。 ▶ 明 张居正 《答督抚吴环洲言敬事后食之义》: “冒昧吐沥, 惟高明采之。” ▶ 明 吾邱瑞 《运甓记‧官诰荣封》: “敷扬清政, 水镜无光;吐沥赤诚, 朝霞失色。”
- 吐火罗 中亚 古国名。 亦用为地名。 我国古代也译作 兜佉勒 、 兜呿罗 、 兜沙罗 、 吐呼罗 、 土豁罗 、 睹货罗 等。 在 葱岭 西, 今 阿姆河 南一带。 公元八世纪为 阿拉伯 所灭。 ▶ 《隋书‧西域传‧吐火罗》: “ 吐火罗国 , 都 葱岭 西五百里, 与 挹怛 杂居…… 大业 中, 遣使朝贡。” ▶ 《新唐书‧西域传下‧吐火罗》: “ 吐火罗 , 或曰 土豁罗 , 曰 睹货逻 , 元 魏 谓 吐呼罗 者。 居 葱岭 西, 乌浒河 之南, 古 大夏 地。”
- 吐气扬眉 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