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章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míngzhāng
刻着人名的图章。
- 名 míng ㄇㄧㄥˊ1)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
- 章 zhāng ㄓㄤˉ1)歌曲诗文的段落:~节。~句。乐~。~回体。顺理成...
- 名笔 指有名的文章或书画。 ▶ 《晋书‧乐广传》: “ 广 善清言而不长于笔, 将让尹, 请 潘岳 为表…… 岳 因取次比, 便成名笔。” ▶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临 秦淮 建亭, 名曰 赏心 , 中设屏及 唐 人所画《袁安卧雪图》, 时称名笔。”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五‧十八学士卷》: “其子 沧洲 酷好书画, 购藏名笔甚多。”
- 名程 1. 名称与程式。 ▶ 南朝 梁 沈约 《授蔡法度廷尉制》: “至于章句蹐滞, 名程乖碍, 莫不斟酌厥衷, 允得其门。” 2. 名家的程式。 ▶ 清 张集馨 《道咸宦海见闻录‧嘉庆二十五年》: “余时年幼, 文笔恣肆, 骨力开张, 虽合墨裁, 而绳之诸名程远矣。”
- 名符其实 见“名副其实”。
- 名称 míngchēng事物的名字(也用于人的集体)。
- 名第 1. 高第。 ▶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三: “﹝ 刘轲 ﹞后乃精于儒学, 而肄文章, 因策名第, 历任史馆。” 2. 科举考试中式的名次。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听响卜》: “ 韦甄 及第年, 事势固万全矣, 然未知名第高下。 志在鼎甲, 未免挠怀。” ▶ 宋 叶适 《<覆瓿集>序》: “或谓 子长 负绝世笔墨, 而区区名第乃不与常人比, 故多怒讥, 诚然哉?”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榜眼》: “第二第三又皆谓之榜眼, 至探花则以年少者为之, 不论名第。”
- 名秩 1. 名次。 ▶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 “屯坊列署, 三十有二。 星居宿陈, 绮错鳞比, 辛壬癸甲, 为之名秩。” ▶ 吕延济 注: “秩, 次也。 言以甲乙为名次也。” 2. 名位官阶。 ▶ 唐 韩愈 《题张十八所居》诗: “名秩后千品, 诗文齐六经。” ▶ 宋 曾巩 《母薛氏追封汉国太夫人制》: “盖列于廊庙, 名秩既殊;故追荣其亲, 命数亦异。”
- 名答 巧妙的回答。 ▶ 《南史‧王俭传》: “ 王敬则 脱朝服袒, 以绛纠髻, 奋臂拍张, 叫动左右。 上不悦曰: ‘岂闻三公如此。 ’答曰: ‘臣以拍张, 故得三公, 不可忘拍张。 ’时以为名答。”
- 名科 1. 指求功名的科举考试。 ▶ 唐 韩愈 《示爽》诗: “名科揜众俊, 州考居吏前。” 2. 泛指应试的科目。 ▶ 宋 欧阳修 《读<徂徕集>》诗: “常续最高第, 骞游各名科。”
- 名签 写有姓名的签。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掣签》: “名签筒一, 置大堂案前;缺签筒一, 置掣桌上。 先唱名签, 后掣缺签。”
- 名种 名贵的品种。 ▶ 《后汉书‧臧洪传》“父 旻 , 有干事才”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山川草木鸟兽异物名种不与中国同者, 口陈其状。” ▶ 清 毛祥麟 《墨馀录‧花会》: “以艺兰家不惜多金, 购求名种, 四方花客, 捆载以来, 故得独富。”如: 福建 龙团是茶的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