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川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míng shān dà chuān
【解释】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出处】《尚书·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示例】虽然那子胥多有本事,凭着俺这~,长江险阻,那伍子胥怎便容易到的俺国来。(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
【拼音码】msdc
【灯谜面】蛾嵋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英文】famous mountains and great rivers
- 名山 míngshān著名的大山:~大川。
- 大 dà ㄉㄚˋ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
- 川 chuān ㄔㄨㄢˉ1)河流:名山大~。~流不息。2)平原,平地:平~...
- 山大人 狒狒的别名。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狒狒》: “ 闽 中 沙县 幼山 有之, 长丈馀, 逢人则笑, 呼为山大人, 或曰野人及山魈也。”
- 乐山大佛 在 四川省 乐山 东面的 凌云山 前, 面临 岷江 与 大渡河 、 青衣江 汇流处。 佛是 唐 开元 元年(公元713年)到 贞元 十九年(公元803年)间就山岩凿成的弥勒佛像, 高71米。 造像气魄雄伟, 为 中国 最大的佛像。
- 稽山大王 指 夏 代 伯益 。
- 雪山大士 见“ 雪山童子 ”。
- 名山之席 指书院负责人。 ▶ 严复 《道学外传》: “独恨此辈既充塞国中, 岂无上膺执政之权, 下拥名山之席者?”
- 名山事业 míng shān shì yè 【解释】指著作。【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拼音码】mssy【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不朽的著作
- 名山胜川 míng shān shèng chuān 【解释】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出处】《晋书·孙统传》:“纵意游肆,名山胜川靡不穷究。”【拼音码】mssc【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名山胜水 见“名山胜川”。
- 藏之名山 cáng zhī míng shān 【解释】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出处】三国·魏·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拼音码】czms【灯谜面】珠穆朗玛峰【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指能传后世之作
- 藏诸名山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原谓将著作藏于书府,传之后人。后谓著作极有价值,能传之后世。
-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cáng zh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 【解释】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示例】一个人做一部书,“~”,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拼音码】czmr
-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cáng zh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 【解释】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示例】鲁迅《准风月谈》:“一个人做一部书,‘~’,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拼音码】czms【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 名川 大的河流。 ▶ 《左传‧襄公十一年》: “司慎司盟, 名山名川。” ▶ 孔颖达 疏: “名川, 谓四渎也。” ▶ 《吕氏春秋‧有始》: “水道八千里, 受水者亦八千里, 通谷六。 名川六百, 陆注三千, 小水万数。” ▶ 《汉书‧郊祀志上》: “自 华 以西, 名山七, 名川四。” ▶ 《晋书‧周馥传》: “ 淮 扬 之地, 北阻 涂山 , 南抗灵岳, 名川四带, 有重险之固。”
- 名工 著名的工匠。 ▶ 汉 陆贾 《新语‧资质》: “生于大都之广地, 近于大匠之名工。” ▶ 《周礼‧考工记‧轮人》“谓之国工” 汉 郑玄 注: “国之名工。” ▶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 “你的父亲原是一个铸剑的名工。”
- 名尸 名誉之主。 谓囿于名誉。 ▶ 《庄子‧应帝王》: “无为名尸, 无为谋府。” ▶ 成玄英 疏: “尸, 主也。 身尚忘遗, 名将安寄?故无复为名誉之主也。” ▶ 《淮南子‧诠言训》: “圣人不为名尸, 不为谋府。”
- 名帅 名将。 ▶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 “被命密求山中旧族名帅为北敌所闻知者。”
- 名将 míngjiàng[a famous general] 著名的将领,也喻指在某个方面占领先地位的人物身经百战的名将棋坛名将诗坛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