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相传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kǒu ěr xiāng chuán
【解释】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出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拼音码】kexc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指口头传授
- 口 kǒu ㄎㄡˇ1)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
- 耳 ěr ㄦˇ1)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
- 相传 xiāngchuán①长期以来互相传说(不是确实有据,只是辗转传说的)...
- 口耳相承 谓接受传闻。
- 相传 xiāngchuán①长期以来互相传说(不是确实有据,只是辗转传说的):~此处是穆桂英的点将台。②传递;传授:一脉~。
- 口耳之学 kǒu ěr zhī xué 【解释】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出处】《荀子·劝学》:“小人之学耳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拼音码】kezx【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指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
- 口耳并重 kǒu ěr bìng zhòng 【解释】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示例】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的。(鲁迅《彷徨·肥皂》)【拼音码】kebz
- 一脉相传 yī mài xiāng chuán 【解释】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拼音码】ymxc【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思想等
- 代代相传 dài dài xiāng chuán 【解释】一代一代相继传授、流传【示例】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要~下去【拼音码】ddxc【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一代代流传
- 十口相传 许多人辗转相传。
- 口口相传 kǒu kǒu xiāng chuán 【解释】不著文学,口头相传。【示例】虽然他败坏了~的韵事。(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拼音码】kkxc【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指口头传布或传授【英文】from mouth to mouth
- 衣钵相传 yī bō xiāng chuán 【解释】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出处】《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为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传相授。”【拼音码】ybxc【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 口耳讲说 口耳讲说 基本解释:耳朵刚听到嘴就说出去了。
- 口胃 1. 对某种菜肴、味道的爱好。 ▶ 老舍 《维生素》: “他的口胃太高了!” ▶ 《花城》1981年第3期: “那主人更是向 小红 不停地招呼, 说是没有好菜……不合 江 南人的口胃。” 2. 引申为爱好。 ▶ 马南村 《燕山夜话‧主观和虚心》: “在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 就很容易发现许多符合自己口胃的材料;而对于不合自己口胃的材料和意见, 就看不进去, 也听不进去。”
- 口羞 kǒuxiū[ashamed of speaking in the public] [方]∶因害羞而不敢当众讲话或歌唱
- 口脂 1. 古代用以防止寒冬口唇开裂的唇膏。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忠志》: “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腊脂, 盛以碧镂牙筒。” ▶ 唐 杜甫 《腊日》诗: “口脂面药随恩泽, 翠管银罂下九霄。” ▶ 唐 刘禹锡 《代谢历日面脂口脂表》: “中使 霍子璘 至, 奉宣圣旨……兼赐臣墨诏及 贞元 十七年新历一轴、腊日面脂、口脂、红雪、紫雪并金花银合二。” 2. 化妆用的唇膏;口红。 ▶ 唐 张鷟 《游仙窟》: “艳色浮妆粉, 含香乱口脂。” ▶ 前蜀 韦庄 《江城子》词: “朱唇未动, 先觉口脂香。” ▶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 “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 致耀首膏唇之饰。” ▶ 清 龚自珍 《菩萨蛮‧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词: “楼外月黄昏, 口脂闻暗香。” ▶ 茅盾 《参孙的复仇》: “口脂香和妖艳的声音一齐送进 参孙 的感官。”
- 口罩 kǒuzhào(~儿)卫生用品,用纱布等制成,罩在嘴和鼻子上,防止灰尘和病菌侵入。
- 口脗 口脗拼音:kǒu wěn 注音:ㄎㄡˇ ㄨㄣˇ 词语解释见“ 口吻 ”。
- 口绝行语 口绝行语 基本解释:说话严谨,不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