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心非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kǒu shì xīn fēi
【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示例】俺哥哥原来是~,不是好人了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
【拼音码】ksxf
【灯谜面】老虎念经;戏台上赌咒叶公好龙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英文】with one's tongue in one's cheek
- 口 kǒu ㄎㄡˇ1)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
- 是 shì ㄕˋ1)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2...
- 心 xīn ㄒㄧㄣˉ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
- 非 fēi ㄈㄟˉ1)不,不是:~凡。~法。~分(fèn)。~礼。~但。~...
- 口是心苗 又作:为心声。
- 貌是心非 见“貌是情非”。
- 面是心非 谓表面上是一套,心底里又是一套,表里不一。
- 心非巷议 心里不满,而在私下议论。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 口有同嗜 口有同嗜 基本解释:每个人在口味上嗜好都相同。
- 口服 kǒufú口服1口头上表示信服:~心不服。口服2[kǒufú]内服。
- 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基本解释:说出口的话和做出的事无需选择。形容说的话及做的事都很正确。
- 口无择言 谓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 口札 犹口占。 ▶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儇弄》: “有都押衙 蔡 姓者, 戏谓 己公 曰: ‘某有诗已绝, 诸人不必措词。 ’ 己公 坚请口札, 押衙朗吟。”参见“ 口占 ”。
- 口数粥 旧俗农历十二月廿五日煮赤豆粥, 全家计口而食, 称“口数粥”或“口数”。 ▶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十首》序: “二十五日煮赤豆作糜, 暮夜阖家同飨, 云能辟瘟气, 虽远出未归者亦留贮口分, 至襁褓小儿及僮仆皆预, 故名口数粥。”按, 一说云: 廿四日作糖豆粥, 谓之“口数”。 参见“ 口数 ”。
- 口机 犹口才。 ▶ 《宋书‧王镇恶传》: “ 镇恶 为人强辩, 有口机, 随宜酬应, 高祖 乃释。” ▶ 《宋书‧范晔传》: “口机又不调利, 以此无谈功。”
- 口数 1. 人数。 ▶ 《管子‧度地》: “案家人比地, 定什伍口数。” ▶ 《商君书‧垦令》: “以商之口数使商, 令之厮、舆、徒、重者必当名, 则农逸而商劳。” ▶ 《汉书‧高帝纪下》: “令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 及郡各以其口数率。” 2. 指口数粥。 ▶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口数粥行》: “大杓轑铛分口数, 疫鬼闻香走无处。”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岁晚节物》: “二十四日, 谓之‘交年’, 祀灶用花饧米饵, 及烧替代, 及作糖豆粥, 谓之‘口数’。”参见“ 口数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