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供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kǒugòng
受审者口头陈述的与案情有关的话:问~ㄧ不轻信~。
- 口 kǒu ㄎㄡˇ1)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
- 供 gōng ㄍㄨㄥˉ1)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给(jǐ)。~求。~...
- 套口供 tào kǒugòng[trap a suspect into admitting his guilt] 设圈套让被怀疑者承认所犯罪行
- 口信 kǒuxìn(~儿)口头转告的话;口头传递的消息:请你给我家里捎个~,说我今天不回家了。
- 口体之奉 口体之奉 基本解释:奉:奉养。指衣食方面的奉养。
- 口兵 以口为兵器。 比喻言语伤害人。 ▶ 唐 刘禹锡 《口兵戒》: “口兵之起, 其刑渥焉。”
- 口体 口和腹;口和身体。 ▶ 《孟子‧离娄上》: “此所谓养口体者也。 若 曾子 则可谓养志也。” ▶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 “百姓不可户晓, 皆谓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 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 “性情甘澹雅, 口体便粗粝。” ▶ 明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余﹞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口具 当面陈述。 ▶ 《梁书‧武帝纪上》: “今段乘驿甚急, 止有两封与行事兄弟, 云‘ 天虎 口具’;及问 天虎 而口无所说。” ▶ 南朝 陈 徐陵《代梁贞阳侯与荀昂兄弟书》: “一二复令 张佛奴 口具。 相见在近, 此不多及。” ▶ 《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元年》: “会 蜀 人 费合 告 怦 反, 怦 有与将帅书云: ‘事事往人口具。 ’ 纪 即以为反徵。”
- 口似悬河 见“口若悬河”。
- 口内 泛指 长城 以内的地区。 ▶ 《周书‧于翼传》: “ 谨 平 江陵 , 所赠得军实, 分给诸子。 ▶ 翼 一无所取, 唯简赏口内名望子弟有士风者, 别待遇之。”
- 口传心授 kǒu chuán xīn shòu 【解释】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出处】明·解缙《春雨杂述·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示例】光未然《戏曲遗产中的现实意义》:“尽管在旧社会得不到出版发行的便利,千百年来通过无数艺人的~,终于很好地保留下来了。”【拼音码】kcxs【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师徒间口头传授
- 口册 户口册子。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贼营各条》: “贼造各兵家口册, 如: 写母某氏, 即写‘母某大妹’, 妻写‘某二妹’。”
- 口传 kǒuchuán口头传授:~心授ㄧ民间艺人大都用~的方法来教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