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手机版
- (參)
cān ㄘㄢˉ
1)加入在内:~加。~与。~政。~赛。~议。
2)相间,夹杂:~杂。~半。
3)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考。~照。~省(xǐng)(检验省察)。~看。~阅。~检。
4)探究,领悟:~悟。~透。~破。~禅。
5)旧指下级进见上级:~见。~拜。
6)弹劾,向皇帝告状:~奏。~劾。~革。
·参考词汇:
join refer
(參)
shēn ㄕㄣˉ
1)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商(“参星”和“商星”,此出则彼没,两不相见;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参星酉时现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
2)中药名:人~。党~。
·参考词汇:
join refer
(參)
cēn ㄘㄣˉ
1)〔~差(cī)〕长短不齐,如“~~不齐”、“~~错落”。
·参考词汇:
join refer
(參)
sān ㄙㄢˉ
1)古同“叁”,三的大写。
·参考词汇:
join refer
(1)
參
cān
(2)
(本义见shēn音)
(3)
加入 [join;take part in]
参水浸于盂内。――宋应星《天工开物》
(4)
又如:参选(参加选拔);参纂(参加编纂)
(5)
参与(亦作“参予”“参豫”。预闻而参议其事) [participate in]
与之参国政。――《晋书·唐彬传》
(6)
又如:参决(参与决定计划);参定(参与决定);参事(参与计议国事)
(7)
领悟;琢磨 [consider;discuss]
或者此时参悟了,也未可定。――《红楼梦》
(8)
又如:参悟(领悟);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通过静心思虑,排除杂念来参悟佛教的“妙谛”)
(9)
检验 [examine;inspect]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韩非子·显学》
(10)
进见,拜见(以一定的礼节进见) [call to pay one's respect]
拜了佛祖金身,参了罗汉。――《西游记》
(11)
又如:参承(参拜侍候。表示恭敬);参请(参拜请教)
(12)
参考,参照(参考并对照) [refer to]。如:参酌(参考衡量,以定取舍);参变(参考而有所变通)
(13)
弹劾,封建时代指向皇帝告发官吏罪状 [impeach]
他怕京官老爷们写信给御史参他。――《老残游记》
(14)
又如:参劾(纠弹官吏的失职);参奏(向皇帝提出对官吏的弹劾)
另见shēn;cēn;sān
參
cēn
另见cān;shēn
(1)
參、葠、蓡
shēn
(2)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Shen star]
迁实沈于大厦,主参。――《左传》
(3)
又如:参横月落(天快亮);参井(参星与井星)
(4)
人参、党参的通称。多指人参 [ginseng]。如:参茸
另见cān;cēn
- 参一 参考往事而定于一。 ▶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儒》: “自 周 室以来, 千有馀岁, 独有 文 、 武 、 成 、 康 , 如言必参一焉, 取所不能及而称之, 犹躄者能言远不能行也。”
- 叁键 叁键 基本解释:在化合物分子中两个原子间以共用三对电子而构成的键。通常以三条短线“≡”表示。如乙炔(hc≡ch)、氢化氰(hc≡n)等分子中的键。
- 参三 旧戏中所用黑白相掺的灰白三绺假须。 如京剧《空城计》中 诸葛亮 、《阳平关》中 曹操 所戴的假须。
- 叁天两地 叁天两地 基本解释:叁:三。原为易卦立数之义,古代指天取奇数,地取偶数,三是奇数的开端。引申为人的德行可以与天地相比,或人配合天地以成三才。
- 参与 cānyù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其事ㄧ他曾~这个规划的制订工作。也作参预。
- 叁 sān ㄙㄢˉ1)“三”的大写。·参考词汇:three
- 参两 指天与地。 语本《易‧说卦》: “参天两地而倚数,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 宋 张载 《正蒙‧参两》: “地所以两, 分刚柔男女而效之, 法也;天所以参, 一太极两仪而像之, 性也。” ▶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四七参两》: “《春秋纬》, 诸侯上象四七, 三公寅亮参两。”四七, 指二十八宿。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 “幽赞参两, 功则宏矣。”参见“ 参天两地 ”。
- 叀 zhuān ㄓㄨㄢˉ1)纺砖,古代收丝用的一种器具。2)古同“专”。3)悬挂。
- 参丽 亦作“参俪”。 参乘并驾;并列。 ▶ 《汉书‧扬雄传上》: “是时 赵昭仪 方大幸, 每上 甘泉 , 常法从, 在属车间豹尾中。 故 雄 聊盛言车骑之众, 参丽之驾, 非所以感动天地, 逆厘三神。” ▶ 章炳麟 《与邓实书》: “仆亦不欲与二贤参俪。 谓宜刊削鄙文, 无令猥厕大衍之数。”
- 县鼓 1. 古代庙堂用的大鼓。 ▶ 《礼记‧礼器》: “庙堂之下, 县鼓在西, 应鼓在东。” ▶ 孔颖达 疏: “县鼓, 谓大鼓也。” ▶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乐县鼓, 用《万舞》, 舞溢衡。” 2. 比喻海涛轰鸣。 ▶ 宋 梅尧臣 《送韩持正寺丞知馀姚》诗: “天晴 姚江 深, 县鼓朝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