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霎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极短的时间。
▶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三摺: “头上雪何曾住半霎, 摧林木狂风乱刮, 我这里耽烦恼受嗟呀。”
▶ 明 冯梦龙 《挂枝儿‧泣别》: “可怜半霎儿相见也, 好似五更时梦儿里。”
▶ 冯德英 《苦菜花》第五章: “ 郭麻子 一听, 怔愣半霎, 接着把枪收了。”
- 半 bàn ㄅㄢˋ1)二分之一:~圆。~百(五十,多指岁数)。2)不完全的...
- 霎 shà ㄕㄚˋ1)小雨:~~(形容雨声)。2)极短的时间:~时。~那。...
- 一时半霎 yī shí bàn shà 【解释】指很短的时间【出处】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拼音码】ysbs【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指很短的时间
- 半青半黄 bàn qīng bàn huáng 【解释】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出处】《朱子全书》:“今既要理会,也要理会得透,莫要半青半钠,不梢都不济事。”【拼音码】bqbh【用法】联合式;作定语;指事物未完全成熟
- 半霄 半空, 空中。 ▶ 宋 范成大 《小峨眉》诗: “ 三峨 参横 大峨 高, 奔崖侧势倚半霄。” ▶ 元 王逢《淮安忠武王箭歌题垂虹桥亭》诗: “水波恍浸铜柱标, 仰见浮屠半霄起。”
- 半面 1. 《后汉书‧应奉传》“ 奉 少聪明”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 奉 年二十时, 尝诣 彭城 相 袁贺 , 贺 时出行闭门, 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 奉 , 奉 即委去。 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 识而呼之。”后因用以称瞥见一面。 ▶ 《北齐书‧杨愔传》: “其聪记强识, 半面不忘。” ▶ 唐 钱起 《赠李十六》诗: “半面喜投分, 数年钦盛名。” 2. 脸面的一半或部分。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 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 《西游补》第六回: “﹝ 行者 ﹞不住的掩泪, 单单露出半面, 望着 项羽 , 似怨似怒。” 3. 古代遮面之具。 ▶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金罗半面》: “ 元仁宗 宴群臣于 长春殿 , 供事内臣进馔, 有咳病, 帝恶其不洁, 命为叠金罗半面围之, 许露两眼, 下垂至胸, 自是进馔者以此为例。” 4. 半边, 旁边。 ▶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六章: “半面又闪出一个戴大盖帽的, 胡 匪排长马上也立正了。” ▶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六章: “那 胡 匪兵让他们站在半面, 他往地上铺麦草。”
- 半零不落 半零不落 基本解释:半:不完整;零:零碎;落:破败。破旧不堪的意思。
- 半面不忘 bàn miàn bù wàng 【解释】半面:见过面。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出处】《北齐书·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拼音码】bmbw【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形容记忆力极强【故事】东汉时期才子应奉记忆力惊人,在他20岁那年,他去拜访彭城官员袁贺,在袁家做马车的匠人打开半扇门露出半边脸来告诉他袁贺不在家。几十年后的一天,应奉在路上认出了这个车匠,车匠十分惊叹他的记忆力
- 半除 1. 隋 代内官衣服名。 ▶ 《类说》卷三五引 唐 刘存 《事始‧半除》: “ 隋 大业 中内官多服半除, 即今长袖也。” ▶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服饰》引作“半涂”。 2. 半阶。 ▶ 唐 元稹 《酬乐天早夏见怀》诗: “荒草满田地, 近移江上居。 八日复切九, 月明侵半除。”
- 半面之交 bàn miàn zhī jiāo 【解释】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出处】晋·袁彦伯《三国名人序赞》:“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示例】我与道友未~,此语从何而来。(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二回)【拼音码】bmzj【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形容交情很浅【故事】东汉时期才子应奉记忆力惊人,在他20岁那年,他去拜访彭城官员袁贺,在袁家做马车的匠人打开半扇门露出半边脸来告诉他袁贺不在家。几十年后的一天,应奉在路上认出了这个车匠,车匠十分惊叹他的记忆力
- 半阴阳 两性人。 ▶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馀》: “所可惜的是自从 西滢 先生看出底细之后, 除了哑巴或半阴阳, 就都坠入 弗罗特 先生所掘的陷坑里去了。”参见“ 半男女 ”。
- 半面之旧 bàn miàn zhī jiù 【解释】半面:见过面;旧:原先,引申为旧友。指只见过一面的旧交【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示例】宋·苏轼《代滕甫辨谤乞郡书》:“稍与贵近之人有葭莩之亲、~,则所至便蒙异待。”【拼音码】bmzj【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半阴 1. 未全阴暗。 ▶ 南朝 梁 沈约 《登玄畅楼》诗: “云生岭乍黑, 日下溪半阴。” ▶ 唐 孔德绍 《夜宿荒村》诗: “风度谷馀响, 月斜山半阴。” 2. 谓天气多云。 ▶ 唐 刘禹锡 《洛中早春赠乐天》诗: “漠漠复霭霭, 半晴将半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