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明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医学学科。 古 印度 学生所习五明之一。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七岁之后, 渐授五明大论……三曰医方明, 禁咒闲邪, 药石针艾。”
- 医方 1. 医生和方士。  ...
- 明 míng ㄇㄧㄥˊ1)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a.明...
- 医方 1. 医生和方士。 ▶ 《史记‧货殖列传》: “医方诸食技术之人, 焦神极能, 为重糈也。” 2. 医术, 医道。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医方之事, 取妙极难。” ▶ 《通志‧总序》: “医方则有脉经, 有灸经, 有本草, 有方书, 有炮炙, 有病源, 有妇人, 有小儿。” 3. 医书;医疗处方。 ▶ 《北史‧艺术传下‧许智藏》: “祖 道幼 , 常以母疾, 遂览医方, 因而究极, 时号名医。” ▶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 太宗 阅医方, 见《明堂图》, 人五脏之系咸附于背……乃诏不得笞背。”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六回: “人家请了 上海县 官医来, 评论他的医方, 指出他药不对症的凭据, 便要去告他。”
- 方明 1. 上下四方神明之像。 木制, 方四尺, 设六色六玉。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会盟或天子祭祀时所置。 ▶ 《仪礼‧觐礼》: “诸侯觐于天子, 为宫方三百步, 四门, 坛十有二寻, 深四尺, 加方明于其上。 方明者, 木也, 方四尺。 设六色, 东方青, 南方赤, 西方白, 北方黑, 上玄, 下黄。 设六玉, 上圭, 下璧, 南方璋, 西方琥, 北方璜, 东方圭。” ▶ 郑玄 注: “方明者, 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 ▶ 贾公彦 疏: “谓合木为上下四方, 故名方;此则神明之象, 故名明。 此 郑 解得名方明神之义也。” ▶ 胡培翬 正义: “方明, 以方四尺之木为之, 上下四方, 共有六面。 设六色者, 每面各设一色, 以象其神。 设六玉者, 每面各设一玉, 以为之饰。” ▶ 《汉书‧律历志下》: “ 商 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 故《书序》曰: ‘ 成汤 既没, 太甲 元年, 使 伊尹 作《伊训》。 ’《伊训》篇曰: ‘惟 太甲 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 伊尹 祀于先王, 诞资有牧方明。 ’言虽有 成汤 、 太丁 、 外丙 之服, 以冬至越茀祀先王于方明以配上帝, 是朔旦冬至之岁也。” 2. 传说中人名。 ▶ 《庄子‧徐无鬼》: “ 黄帝 将见 大隗 乎 具茨之山 , 方明 为御, 昌宇 骖乘, 张若 、 謵朋 前马, 昆阍 、 滑稽 后车。” ▶ 成玄英 疏: “ 方明 , 滑稽 等皆是人名。”
- 方明坛 设有上下四方神明之像的祭坛。 ▶ 《陈书‧宣帝纪》: “﹝九月﹞乙巳, 立方明坛于 娄湖 。”参见“ 方明 ”。
- 医无闾 即 医巫闾山 。 ▶ 《周礼‧夏官‧职方氏》: “东北曰 幽州 , 其山镇曰 医无闾 。” ▶ 郑玄 注: “ 医无闾 , 在 辽东 。” ▶ 《旧唐书‧礼仪志四》: “﹝四镇﹞北镇 医无闾山 , 于 营州 。” ▶ 清 丘逢甲《答庄柳汀孝廉用与竹坪唱和韵》之二: “雄师百万春听令, 梦绕 医无闾 外山。”参见“ 医巫闾山 ”。
- 医时救弊 医时救弊拼音:yī shí jiù bì 注音:ㄧ ㄕㄧˊ ㄐㄧㄨˋ ㄅㄧˋ 成语解释医时救弊【拼音】:yī shí jiù bì【解释】:匡正时政的弊病。【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及唐元宗时,宰相姚元崇直奏十事,可以坐销患害,立致升平,惟虑至尊,未能留意。医时救弊 ,无出于斯!”
- 医护 yīhù医治和护理:~工作│~人员│经精心~,病情大有好转。
- 医术 yīshù医疗技术:~高明。
- 医德 yīdé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的品德:~高尚。
- 医案 yī5àn[medical case] 中医治病时对有关症状、处方、用药等的记录,多用做书名,如清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近人秦伯未的《清代名医医案》等
- 医师 yīshī受过高等医学教育或具有同等能力、经国家卫生部门审查合格的负主要医疗责任的医务工作者。
- 医治 yīzhì治疗:急性病应该赶快~。
- 医巫闾山 山名。 在 辽宁省 北镇县 西, 人呼为 广宁山 , 主峰名 望海山 。 为 阴山 山脉分支。 ▶ 清 魏源 《题<东丹王射鹿图>》诗: “ 东丹 有国号 人皇 , 医巫闾山 万卷堂。”亦省称“ 医闾 ”。 ▶ 清 严沆 《怀季天中辽左》诗: “ 鸭绿 流澌春水下, 医闾 积雪暮寒馀。” ▶ 《广阳杂记》卷二引 清 钱驭少 《居庸关》诗之二: “饷输沧海千艘粟, 门接 医闾 万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