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电话号码 繁體版 English 日本語
登录 注册

匹夫之勇是什么意思

发音:  
用"匹夫之勇"造句
意思解释手机版
  • pǐ fū zhī yǒng

    【解释】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示例】你说尽一孤忠,上有寡母,下有娇妻,倚托何人?不可使~,懊悔无及。(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三回)
    【拼音码】pfzy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英文】animal courage
  • 匹夫    pǐfū①一个人,泛指平常人:国家兴亡,~有责。②指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zhī ㄓˉ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
  •     yǒng ㄩㄥˇ1)有胆量,敢做:~敢。~毅。~气。~士。英~。奋~。...
  • 一夫之勇    又作:匹夫之勇。
  • 匹夫之谅    同“匹夫小谅”。
  • 匹夫    pǐfū①一个人,泛指平常人:国家兴亡,~有责。②指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多见于早期白话):~之辈。
  • 血气之勇    凭一时感情冲动而鼓起的勇气。
  • 匹夫勇    匹夫之勇。    ▶ 唐 王昌龄 《杂兴》诗: “诚知匹夫勇, 何取万人杰。”    ▶ 宋 梅尧臣 《项羽》诗: “ 羽 以匹夫勇, 起于陇亩中。”详“ 匹夫之勇 ”。
  • 一夫之用    谓仅能当一人之用,而无兼人之能。
  • 三夫之对    见“三夫之言”。
  • 三夫之言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 亚夫之疾    西汉 名将 周亚夫 因事入狱, 不食五日, 呕血而死。 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后因称呕血之病为“亚夫之疾”。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赵尚书荐贤》: “ 秦 至中途 彭城 , 以 亚夫 之疾客死, 不及用也。”
  • 万夫不当之勇    wàn fū bù dāng zhī yǒng 【解释】比喻非常勇敢。【出处】元·施君美《幽闺记·罔害璠良》:“此子六韬三略皆能,有万夫不当之勇。”【拼音码】wfby【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非常勇敢【英文】full of valour and vigour
  • 匹夫僮妇    同“匹夫匹妇”。  《后汉书‧冯衍传》: “四垂之人, 肝脑涂地, 死亡之数, 不啻太半, 殃咎之毒, 痛入骨髓, 匹夫僮妇, 咸怀怨怒。”    ▶ 李贤 注: “僮犹贱也。”
  • 匹夫匹妇    pǐ fū pǐ fù 【解释】平民男女。泛指平民。【出处】《尚书·咸有一德》:“匹夫匹妇,不获自尽。”《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知之也。”【示例】其名节又必如泰山大河,磊落汪洋,可信于天下后世之~方为善耳。(清·恽敬《徐恭人墓志铭》)【拼音码】pfpf【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泛指平民
  • 匹夫小谅    语本《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后以“匹夫小谅”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
  • 匹夫庶妇    同“匹夫匹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匹夫庶妇, 讴吟土风。”
  • 匹夫怀璧    见“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匹夫无罪    pǐ fū wú zuì 【解释】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一般人是没有罪过的。【出处】《左传·醒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拼音码】pfwz
  • 匹夫沟渎    《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后因以“匹夫沟渎”谓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节。
  • 匹夫贩妇    同“匹夫匹妇”。   宋 沈括 《秀州崇德县建学记》: “治天下国家, 其上至于无以加, 下至于匹夫贩妇。”
  • 村野匹夫    cūn yě pǐ fū 【解释】村野:荒村山野。匹夫:平民百姓。旧指没有知识、没有地位的人。【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拼音码】cypf【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英文】blackguard
  • 匹夫不可夺志    谓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语出《论语‧子罕》: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后汉书‧李陈庞等传论》: “ 任棠 、 姜岐 , 世著其清。 结瓮牖而辞三命, 殆 汉阳 之幽人乎……语曰: ‘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 ’”
  • 匹夫无罪, 怀璧其罪    百姓本没有罪, 因身藏璧玉而获罪。 原指财宝能致祸。 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 《左传‧桓公十年》: “初, 虞叔 有玉, 虞公 求旃。 弗献。 既而悔之, 曰: ‘ 周 谚有之: “匹夫无罪, 怀璧其罪。”吾焉用此, 其以贾害也。 ’乃献之。”    ▶ 《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 “今世乱而多买宝物, 匹夫无罪, 怀璧为罪。 又左右皆饥乏, 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 广为恩惠也。”    ▶ 中英杰 《罗浮山血泪祭》: “天之苍苍, 正色何色?匹夫无罪, 怀璧其罪?万能的真理你为什么无动于衷?”亦省作“ 匹夫怀璧 ”。    ▶ 清 叶廷管 《鸥波渔话‧藏书画沽祸》: “书画之癖, 往往沽祸, 古今皆然, 亦匹夫怀璧之义。”
匹夫之勇是什么意思,匹夫之勇的中文解释,匹夫之勇是什麽意思匹夫之勇 meaning in Chinese,发音,例句,用法,同义词,反义词由查查汉语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