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鼎解颐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后以“匡鼎解颐”谓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
- 匡鼎 《汉书‧匡衡传》: “诸儒为之语曰: ‘无说《诗》, 匡 鼎来; 匡 ...
- 解颐 jiěyí〈书〉开颜而笑(颐:面颊)。
- 匡鼎 《汉书‧匡衡传》: “诸儒为之语曰: ‘无说《诗》, 匡 鼎来; 匡 说《诗》, 解人颐’。” ▶ 颜师古 注: “ 服虔 曰: ‘鼎犹言当也, 若言 匡 且来也。 ’ 应劭 曰: ‘鼎, 方也。 ’ 张晏 曰: ‘ 匡衡 少时字 鼎 , 长乃易字 稚圭 。 世所传 衡 与 贡禹 书, 上言‘ 衡 敬报’, 下言‘ 匡鼎 白’, 知是字也。 ’ 服 、 应 二说是也。 ▶ 贾谊 曰‘天子春秋鼎盛’, 其义亦同, 而 张氏 之说盖穿凿矣。 假有其书, 乃是后人见此传云‘ 匡 鼎来’, 不晓其意, 妄作 衡 书云‘鼎白’耳。 字以表德, 岂人之所自称乎?今有《西京杂记》者, 其书浅俗, 出于里巷, 多有妄说, 乃云 匡衡 小名 鼎 , 盖绝知者之听。”后世多从 张晏 和《西京杂记》之说, 以“匡鼎”为 匡衡 。 ▶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恳谏留 匡鼎 , 诸儒引 服虔 。” ▶ 金 元好问 《喜李彦深过聊城》诗: “言《诗》 匡鼎 功名薄, 去国 虞翻 骨相屯。” ▶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 “ 匡鼎 以说《诗》名, 许 君以《说文》著, 凡此之属, 不绝于史, 则又流入传记矣。”
- 妙语解颐 miào yǔ jiě yí 【解释】解颐:开颜而笑。有趣的话引人发笑。【出处】《汉书·匡衡传》:“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使人笑不能止也。”【拼音码】myjy
- 匢 hū ㄏㄨˉ1)古同“匫”。
- 匣 xiá ㄒㄧㄚˊ1)收藏东西的器具,通常指小型的,盖可以开合:~子。木~。梳头~。·参考词汇:small box匣子枪 匣里龙吟 话匣子 匣剑帷灯 镜匣 暗匣 匣子 黑匣子 纵虎出匣 帷灯匣剑 电匣子 囊匣如洗
- 匡饰 见“ 匡饬 ”。
- 匣上 清 代两 淮 盐商把公帐放在匣里, 推举数人共同保管, 叫公匣。 因谓盐务组织里为匣上。 ▶ 《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在家无聊, 因运司 荀老先生 是京师旧交, 特到 扬州 来望他一望, 承他情荐在匣上, 送了几百两银子。”
- 匡饬 亦作“匡饰”。 匡正整治。 ▶ 《史记‧秦始皇本纪》: “匡饬异俗, 陵水经地。” ▶ 《汉书‧高后纪》: “ 高皇帝 匡饬天下, 诸有功皆受分地为列侯, 万民大安, 莫不受休德。” ▶ 颜师古 注: “匡, 正也。 饬, 整也。” ▶ 唐 白居易 《除任迪简检校右仆射制》: “《书》曰: ‘德懋懋官, 功懋懋赏’, 此先所以匡饰天下也。” ▶ 明 归有光 《魏诚甫行状》: “闻太常之训, 忽焉有感, 遂砥砺于学, 以礼自匡饬。”
- 匣儿 匣子。 ▶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 “﹝妈妈﹞劈手就女儿处, 把那放匙钥的匣儿夺将过来。” ▶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河库道办的更巧, 是专人到大人原籍置一顷地, 把庄头佃户兑给本宅的少爷, 却把契纸装了一个小匣儿带到院上当面送的。”
- 匡革 纠正, 改正。 ▶ 《晋书‧丁潭传》: “在三之义, 礼有达制, 近代以来, 或随时降杀, 宜一匡革, 以敦于后。”
- 匣剑 1. 匣中的宝剑。 ▶ 唐 杜甫 《又上后园山脚》诗: “忧来杖匣剑, 更上林北冈。” 2. 喻指被埋没的人才。 (1)典出《晋书‧张华传》。 ▶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 “未知匣剑何时跃, 但恐铅刀不再銛。”参见“ 丰城剑 ”。 (2)典出 晋 王嘉 《拾遗记‧颛顼》。 ▶ 梁启超 《雷庵行》: “先生匣剑时一鸣, 龙啸天空秋水薄。”参见“ 匣里龙吟 ”。 3. 把宝剑藏在匣里。 亦指带剑。 ▶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裕州刀匪》: “匣剑而行, 宿 鲁山 城南。”
- 匡霸 1. 谓匡辅君主, 以成霸业。 ▶ 《宋书‧武帝纪中》: “其在 襄王 , 亦赖匡霸, 又命 晋文 , 备物光锡。” 2. 辅佐霸主。 ▶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卷一: “ 仪 ( 张仪 )以不敏, 名闻不昭, 入 秦 匡霸, 欲翼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