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六识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见“ 六识 ”。
- 前 qián ㄑㄧㄢˊ1)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
- 六识 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谓眼、耳、鼻、舌、身、...
- 六识 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 “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 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 故亦称“ 前六识 ”。 ▶ 明 破悭道人《一文钱》第六出: “内六尘, 外六根, 中六识, 去缚解粘, 立登般若。” ▶ 清 龚自珍 《最录列子》: “ 列子 知西方有圣人矣, 其曰: ‘以耳视, 以目听。 ’曰: ‘视听不以耳目。 ’于圣人六根互用之法, 六识之相, 庶近似之, 皆非 庄周 所知者。”参阅《成唯识论》五。
- 前典 1. 前代的典则。 ▶ 《后汉书‧郎顗传》: “今陛下圣德中兴, 宜遵前典, 惟节惟约, 天下幸甚。” ▶ 《宋书‧礼志四》: “ 魏明帝 有爱女曰 淑涉 , 三月而夭, 帝痛之甚, 追封諡为 平原懿公主 。 葬于南陵, 立庙京师。 无前典, 非礼也。” 2. 前代的典籍。 ▶ 《晋书‧苻坚载记下》: “ 高辛 有 熊泉 之役, 唐尧 有 丹水 之师, 此皆著之前典, 昭之后王。” ▶ 宋 范仲淹 《礼义为器赋》: “前典可稽, 格言斯启。”
- 前八司 唐 代称吏部、兵部、礼部、考功、都省、御史台、中书、门下等为前八司, 其馀各司称为后行。 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 前册 前人的记载。 ▶ 《南齐书‧氐传》: “ 建元 元年, 诏曰: ‘昔绝国入贽, 美称前册, 殊俗内款, 声流往记。 ’”
- 前光 谓祖先的功德。 ▶ 晋 陆机 《述先赋》: “应远期于已旷, 昭前光于未戢。” ▶ 唐 韩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 “公胚胎前光, 生长食息, 不离典训之内。”
- 前军 先头部队。 ▶ 《晋书‧刘曜载记》: “ 曜 前军 刘黑 大败 季龙 将 石聪 于 八特阪 。” ▶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五: “前军夜战 洮河 北, 已报生擒 吐谷浑 。” ▶ 《封神演义》第七九回: “前军已抵 穿云关 下。” ▶ 刘国钧 《辛壬之间杂诗》: “前军已报临 长乐 , 后帐犹闻唱《莫愁》。”
- 前兆 qiánzhào某些事物在将要暴露或发作之前的一些征兆:由于地球内部地质结构千差万别,各地出现的地震~也不尽相同。
- 前冲 1. 向前冲击。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 缄 ( 周缄 )尝为《角抵赋》, 略曰: ‘前冲后敌, 无非有力之人;左攫右挐, 尽是用拳之手。 ’” 2. 前沿要冲。 ▶ 王闓运 《衡阳彭公行状》: “ 广东 近 越南 , 又为 南海 前冲。”
- 前兄后弟 南朝 梁 夏侯亶 、 夏侯夔 兄弟二人先后出任 豫州 刺史, 均政绩卓著, 民颂之为前兄后弟。 见《梁书‧夏侯夔传》。
- 前准 见“ 前准 ”。
- 前元 明 代人称 元 代为前 元 。 ▶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旧碑石》: “尝闻 阮安 督工建太学时, 悉取前 元 进士碑, 磨去刻字, 置之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