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新来, 刚来。
▶ 唐 沈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宫赐彩缕人胜应制》诗: “山鸟初来犹怯啭, 林花未发已偷新。”
▶ 唐 李商隐 《蝶》诗之一: “初来小苑中, 稍与璅闱通。”
2. 原来, 本来。
▶ 《朱子语类》卷三三: “ 齐 鲁 初来气象已自不同, 看 太公 自是与 周公 别。”
- 初 chū ㄔㄨˉ1)开始时,开始的部分:~始。正月~一。~旬。~稿。~等...
- 来 (來)lái ㄌㄞˊ1)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
- 初来乍到 chū lái zhà dào初次来到某个地方:~,不周之处请多包涵。
- 教妇初来, 教儿婴孩 谓施教应该及早。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 “俗谚曰: ‘教妇初来, 教儿婴孩。 ’诚哉斯语!”
-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jiào fù chū lái,jiào ér yīng hái 【解释】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拼音码】jfch【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指对一个人施教应该及早
- 初本 书籍的原始版本。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建是阁以贮之, 中为初本, 以五色玉为函, 尊圣教也。”
- 初校 初步校理。 ▶ 唐 元稹 《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诗: “经排蠹简怜初校, 芸长陈根识旧栽。”今称书刊排版后初次校对为初校。
- 初末 犹始末。 ▶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 “因为书其初末, 是亦《春秋》褒贬之馀旨, 不敢废者也。”
- 初次 第一次。 ▶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考功名》: “初次再计, 谓上弟二也。” ▶ 《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这金钗钿是初次与你的么?” ▶ 《红楼梦》第十四回: “奴才天天都来的早, 只有今儿来迟了一步, 求奶奶饶过初次。” ▶ 丁玲 《韦护》第二章七: “你几时看到我曾同一个什么初次见面的人谈到这些话。”
- 初期白话诗稿 初期白话诗稿 基本解释:诗集。刘半农编。1933年出版。收入新诗初创时期的诗稿原件二十六首。作者有李大钊、沈尹默、沈兼士、周作人、胡fc2f、陈衡哲、鲁迅等七人。编者的序对研究新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 初步 chūbù开始阶段的:不是最后的或完备的:提出~意见ㄧ这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 初期 chūqī开始的一段时期:抗战~ㄧ这病的~症状是厌食。
- 初民 chūmín指远古时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