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qièshí
切合实际;实实在在:~可行ㄧ~改正ㄧ切切实实地做好工作。
- 切 qiē ㄑㄧㄝˉ1)用刀从上往下用力:~菜。~除。~磋(本义是把骨角玉...
- 实 (實)shí ㄕˊ1)充满:~心。充~。虚~。2)符合客观情况,真,真...
- 切害 特别严重;极其厉害。 ▶ 宋 司马光 《西京应天禅院及会圣宫奉安仁宗英皇帝御容了毕德音》: “应 西京 管内限德音到日, 见禁罪人, 除故杀、劫杀、斗杀、谋杀、十恶及伪造符印、放火、官典犯赃不赦外, 杂犯死罪降从流内, 情理切害, 奏取指挥。” ▶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十: “大抵讥诮之语, 先发者未必切害, 而报复者往往奇险深酷。” ▶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二摺: “这厮好情理切害, 不报了冤雠和姓改。”
- 切字 即反切。 用两个字拼切出另一字的读音。 ▶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声韵》: “ 周顒 好为体语, 因此切字皆有纽, 纽有平上去入之异。” ▶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经籍艺文‧切字》: “又曰切字本出于西域。 ▶ 汉 人训字, 止曰读如某字, 未用反切。 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 如‘不可’为‘叵’、‘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 似西国二合音, 盖切字之原也。”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封氏闻见录》曰切字始于 周顒 ……余按: 汉 末 涿郡 高诱 解《淮南子》、《吕氏春秋》, 有‘急气、缓气、闭口、笼口’之法。 盖反切之学, 实始于此。”
- 切对 1. 恰切应对。 ▶ 汉 徐干《中论‧务本》: “夫详于小事而察于近物者, 谓耳听乎丝竹歌谣之和, 目视乎雕琢采色之章, 口给乎辩慧切对之辞……体骛乎俯仰折旋之容。” 2. 指诗律上的平仄声调严格相对。 ▶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 “至如 曹 刘 诗多直语, 少切对, 或五字并侧, 或十字俱平, 而逸驾终存。”
- 切图马尔 [Chetumal]墨西哥城市,金塔纳罗奥州首府。濒临尤卡坦半岛的东岸,海拔仅6米。1899年建立,1902年金塔纳罗奥从尤卡坦州划出时成为地区首府。地处热带雨林区,经济来源主要靠林产品。人口94,000(1990)。
- 切寻 靠近。 ▶ 南朝 梁 沈约 《修竹弹甘蕉文》: “切寻 姑苏台 前甘蕉一丛, 宿渐云露, 荏苒岁月, 擢本盈寻, 垂荫含丈。”
- 切嘱 切嘱拼音:qiè zhǔ 注音:ㄑㄧㄝ ˋ ㄓㄨˇ 词语解释◎ 切嘱 qièzhǔ[most urgent advice] 一再嘱咐
- 切尔诺贝利事故 [Chernobyl accident]发生在苏联切尔诺贝利(位于乌克兰)核电站的意外事故,为核能发电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1986年4月25~26日,几个技术人员试图进行一项设计极不合理的实验,导致反应堆芯的链式反应失去控制。反应堆的顶盖被炸毁,向大气层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堆芯也发生部分熔毁。当局试图掩盖事实真相,但在瑞典监测站报告发现随风飘至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异常之后,苏联政府才承认了这一事实。此次事故除当场死亡32人外,还有数千人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因受辐射而生病或死于癌症。此次事件引起国际社会对放射性射出物造成的危害提出强烈抗议。
- 切响浮生 切响浮生 基本解释:切响:仄声;浮声:平声。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也泛指音韵的纤细低沉和洪亮高亢。
-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基本解释:在乌克兰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于1986年4月发生的核辐射污染事故。由4号堆爆炸起火而引起大量放射性物质外逸,使整个欧洲的大气层被污染。事故中死亡三十一人,二百三十多人受到严重的放射性损伤,经济损失惨重。成为人类核电能开发史上最严重的事故。
- 切响 重浊的字音。 古人写诗讲究字音的轻重、清浊搭配得当, 以求音节和谐。 ▶ 《宋书‧谢灵运传论》: “欲使宫羽相变, 低昂互节, 若前有浮声, 则后须切响。” ▶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 李虚己 初与 曾致尧 倡酬。 ▶ 致尧 谓曰: ‘子之诗虽工, 而音韵犹哑。 ’ 虚己 初未悟, 既而得 沈休文 所谓前有浮声, 后须切响, 遂精于格律。” ▶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美盛德之形容, 故曰《颂》。 其词浑浑尔, 穆穆尔, 不同《雅》音之切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