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无名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 出师 chū shī出师1(徒弟)期满学成:学徒三年~。出师2[chū∥sh...
- 无名 wúmíng①没有名称的:~肿毒。②姓名不为世人所知的:~英雄,~小辈...
- 出师 chū shī出师1(徒弟)期满学成:学徒三年~。出师2[chū∥shī]〈书〉出兵打仗:~讨伐ㄧ~不利。
- 无名 wúmíng①没有名称的:~肿毒。②姓名不为世人所知的:~英雄,~小辈。③说不出所以然来的;无缘无故的(多指不愉快的事情或情绪):~损失│~的恐惧。
- 出师不利 chū shī bù lì 【解释】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拼音码】csbl【灯谜面】大风吹倒帅字旗刚扯帆就遇顶头风【用法】主谓式;作谓语、补语、状语;含贬义
- 出师有名 有正当理由进行征伐。
- 无名印 中药地榆的别名。 ▶ 宋 陶谷 《清异录‧药谱》: “无名印, 地榆。”
- 无名子 1. 谓无名望的人。 ▶ 唐 陈子昂 《卧病家园》诗: “世上无名子, 人间岁月赊……卧病谁能问, 闲居空物华。” 2. 指匿名造谤的人。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进士﹞不捷而醉饱, 谓之打毷氉;匿名造谤, 谓之无名子。” ▶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 “飞书造谤, 谓之无名子;退而肄习, 谓之过夏。” 3. 泛指不知其名姓者。 ▶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七: “寻有无名子改前诗, 作 秩 寄 欧公 诗, 曰: ‘笑杀 汝阴 欧少保 , 新来处士听朝鸡。 ’” 4. 果名。 胡榛子的别名。 果仁与木皮可入药。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阿月浑子》﹝集解﹞引 李珣 曰: “按 徐表 《南州记》云: ‘无名木生 岭 南山谷。 其实状若棒子, 号无名子。 ▶ 波斯 家呼为阿月浑子也。 ’”
- 无名帖 wúmíngtiě(~儿)为了攻讦或恐吓别人而写的不具名的贴儿。
- 无名异 矿物名。 即天然产的含水氧化铁, 可入药, 有止痛生肌作用;亦可作陶瓷器的青釉料。 ▶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 “无名异色黑如漆, 水磨之, 色如乳者为真。” ▶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陶埏》: “为琉璃瓦者……烧瓦百片, 取出成色;以无名异、棕榈毛等煎汁涂染成绿黛。”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无名异》: “金疮折伤内损, 止痛, 生肌肉。”
- 无名指 wúmíngzhǐ靠近小指的手指。
- 无名氏 wúmíngshì不愿说出姓名或查不出姓名的人。
- 无名火 同“无明火”。 《封神演义》第七五回: “四人只为无名火起, 眼前要定雌雄。”亦作“ 无名火气 ”。 ▶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 “他为了要捺住他那一肚子的无名火气, 就决计来想一点别的事。”
- 无名白 明 清 时称不中宫廷之选的阉人。 ▶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 “有选不中净身男子, 俗称无名白。 即古之私白者。” ▶ 清 无名氏 《烬宫遗录》卷下: “净身男子……其未选中者, 散于皇城外有堂子之佛寺, 俗称无名白。”
- 无名租 指 五代 王审知 据 闽 时滥收的租税。 ▶ 宋 欧阳修 《资政殿学士简肃薛公墓志铭》: “﹝ 薛公 ﹞丁太夫人忧, 服除, 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 兴化军 莆田县 , 悉除故时 王氏 无名租, 莆田 人至今以为德。” ▶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欧阳文忠公文下》: “‘悉除故时 王氏 无名租’, 王审知 据 闽 时无名租也。”
- 无名钱 1. 未标名目的国库款。 多指私人官俸归公者。 ▶ 《汉书‧张安世传》: “ 安世 以父子封侯, 在位大盛, 乃辞禄。 诏都内别臧 张氏 无名钱以百万数。” ▶ 《南史‧萧绩传》: “﹝ 绩 ﹞所有租秩, 悉寄天府。 及薨后, 少府有 南康国 无名钱数千万。” ▶ 《新唐书‧王绍传》: “是时, 兵旱无年, 诏户部收阙官俸, 税茶及无名钱, 以修荒政。” 2. 指来路不明的钱。 ▶ 清 于成龙 《新民自省六戒》: “从来有名士, 不用无名钱。”
- 无名帖,无名帖儿 wúmíngtiě,wúmíngtiěr[anonymous note (for attacking or threatening);anonymous letter written to attack or threat sb.] 攻讦或恐吓别人的不具名的帖儿
- 师出无名 shī chū wú míng 【解释】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出处】《礼记·檀弓下》:“君王计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师与有无名乎?”《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示例】且劳民伤财,穷兵默武,~,皆非盛世所宜有者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拼音码】scwm【灯谜面】拜在隐者门下【用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贬义【英文】dispatch troops without just cause 【故事】楚汉相争时,刘邦趁项羽北上攻打齐王田荣时从陕西临晋渡过黄河收服了魏王豹,接着占领洛阳城,新城县董公建议他找一个兵出有名的理由,说项羽当年杀害义帝,举哀三天,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刘邦。刘邦一举攻下楚国的都城彭城
- 无名之师 没有正当理由出征的军队。
- 无名之朴 亦作“无名之璞”。①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②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
- 无名之璞 见“无名之朴”。
- 无名小卒 wú míng xiǎo zú 【解释】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拼音码】wmxz【灯谜面】新生儿死亡【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英文】be a nobody
- 无名小辈 对平凡人物的蔑称。
- 无名揭帖 指不具名的揭人隐私的字条。 ▶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一: “新领事 沈崇勋 , 一到任就有人粘无名揭帖骂他。”
- 无名火气 见“无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