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如霜雪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同“凛若冰霜”。
- 凛如 犹凛然。 令人敬畏;严肃。 ▶ 《新五代史‧...
- 霜雪 1. 霜和雪。 ...
- 凛如 犹凛然。 令人敬畏;严肃。 ▶ 《新五代史‧唐臣传‧周德威》: “其状貌雄伟, 笑不改容, 人见之, 凛如也。”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 “秀曼都雅, 世罕其匹, 见 生 不甚避, 而意凛如也。” ▶ 清 王韬 《瓮牖馀谈‧专重天算》: “近代如 徐君青 、 戴鹤士 两先生, 崛兴于 浙 , 卓然成为大家, 见危授命, 大节凛如。”
- 霜雪 1. 霜和雪。 ▶ 《庄子‧马蹄》: “马蹄可以践霜雪。”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阴气胜则凝为霜雪。” 2. 谓经受霜雪。 ▶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 “草木不霜雪, 则生意不固。” 3. 喻高洁的情操。 ▶ 汉 孔融 《荐祢衡疏》: “忠果正直, 志怀霜雪。” ▶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虽遇尘雾, 犹振霜雪。” ▶ 北魏 常景 《严君平》诗: “ 严君 性沉静, 立志明霜雪。”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卢仝》: “ 仝 志怀霜雪, 操拟松柏。” 4. 喻指雪亮的剑光。 ▶ 唐 杜甫 《暮秋呈苏涣侍御》诗: “倾壶箫管动白发, 舞剑霜雪吹青春。” ▶ 仇兆鳌 注: “霜雪, 指剑光。” ▶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三摺: “出匣纷纷霜雪寒, 入手辉辉星斗现。” 5. 指寒光闪烁的刀剑。 ▶ 唐 李白 《赠友人》诗之二: “袖中 赵 匕首, 买自 徐夫人 。 玉匣闭霜雪, 经 燕 复历 秦 。” 6. 喻指白发。 ▶ 唐 杜甫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 “江湖漂短褐, 霜雪满飞蓬。” ▶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 “霜雪, 喻头白也。” ▶ 宋 苏轼 《行宿泗间见徐州张天骥次旧韵》: “更欲河边几来往, 祇今霜雪已蒙头。” ▶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 “蒿目为时忧, 年未艾, 霜雪盈头。”徐怀中《西线轶事》: “一头青丝在短短几天之内, 以至是在一夜之间化为霜雪。” 7. 喻冷峻的面部表情。 ▶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一摺: “则见那冬凌霜雪都堆在两眉间。” ▶ 《花城》1981年第6期: “ 王嘉 却像输了球的运动员, 满脸霜雪, 十分恼怒。” 8. 喻阴冷的环境, 严酷的遭遇。 ▶ 清 郑燮 《怀舍弟墨》诗: “含凄度霜雪, 努力爱秋春。” ▶ 丁一岚 《<燕山夜话>再版序》: “这本《燕山夜话》虽遇严酷的霜雪, 却并未失去勃勃生机。”
- 饱经霜雪 bǎo jīng shuāng xuě 【解释】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孤吟》:“鸡皮瘦损,看饱经霜雪,丝鬓如银。”【示例】~的他已经没有先前的威风了【拼音码】bjsx【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经验丰富【英文】hardened
- 凛寒 寒冷。 ▶ 《白雪遗音‧马头调‧冬景》: “朔风动起, 透体凛寒, 帝自怯衣单。”
- 凛戾 凛栗。 ▶ 晋 陆云 《岁暮赋》: “时凛戾其可悲兮, 气萧索而伤心。”
- 凛坎 语出《楚辞‧九辩》: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后以“凛坎”谓不得志, 屡经坎坷。 ▶ 明 唐顺之 《与金摄山县尹》: “ 摄山 之凛坎于世, 也是金之数经于火也;其再令于 章丘 也, 是再牧马也。”
- 凛承 谓严格遵承。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交接寅僚》: “僚佐朝夕共事, 凡印官举动, 无不周知, 欲其恪供乃职, 必须持己以正, 己既正, 而寮属无不凛承也。”
- 凛厉 犹凛冽。 ▶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一: “寒日惨无光, 朔风何凛厉。”
- 凛有生气 凛有生气 基本解释:凛:严正的样子。形容令人敬畏而又充活力。多指崇高的人或业绩永远流传。
- 凛凛有生气 凛凛有生气 基本解释:凛凛:严正的样子。形容令人敬畏而又充活力。多指崇高的人或业绩永远流传。
- 凛栗 1. 严寒;冷得发抖。 ▶ 唐 杜甫 《北征》诗: “那无囊中帛, 救汝寒凛栗。” ▶ 宋 范成大 《吴船录》: “尽衣笥中所藏, 蹑毡靴, 犹凛栗不自持。” 2. 亦作“ 凛栗 ”。 恐惧;惊恐。 ▶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 “民事瘟神谨, 巫为阴庑复屋, 塑刻诡异, 使祭者凛栗, 疾愈众。” ▶ 茅盾 《动摇》十二: “ 方太太 分明看见那臃肿痴肥的身体悬空在一缕游丝上, 凛栗地无效地在挣扎。” 3. 引申为冷峻而令人敬畏。 ▶ 清 方文 《宋遗民咏‧王鼎翁炎午》: “创为生祭文, 辞义何凛栗。”
- 凛凛不可犯 凛凛不可犯 基本解释: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严正而令人敬畏,不容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