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耳忘私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见“公尔忘私”。
- 公 gōng ㄍㄨㄥˉ1)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 耳 ěr ㄦˇ1)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
- 忘私 不关心自己的得失, 无私心。 ▶ 《汉书‧贾...
- 忘私 不关心自己的得失, 无私心。 ▶ 《汉书‧贾谊传》: “为人臣者, 主耳忘身, 国耳忘家, 公耳忘私。” ▶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 “夫以 宣尼 睿哲, 子云 参圣, 在于著述, 不能忘私。”
- 国耳忘家 见“国而忘家”。
- 公尔忘私 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
- 公而忘私 gōng ér wàng sī 【解释】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出处】《汉书·贾谊传》:“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示例】这两位同学的破釜沉舟,~的勇气,是使我私心佩服的,(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拼音码】gews【灯谜面】三过家门而不入【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英文】be so devoted to public interests as to forget one's own interests
- 出公忘私 出于公心忘掉私情。
- 忧公忘私 关心公益,不顾私利。
- 公职 gōngzhí指国家机关或公共企业、事业单位中的正式职务:担任~ㄧ开除~ㄧ~人员。
- 公职人员 gōngzhí rényuán(1)[government officials]∶指政府官员(2)[public officer]∶主管、指导或管理公众事务的人
- 公群 集体。 ▶ 梁启超 《新民论》八: “权利思想者, 非徒我对于我应尽之义务而已, 实亦一私人对于一公群应尽之义务也。”
- 公股 gōnggǔ公私合营的工商企业中,国家所有的股份。
- 公肩 复姓。 ▶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肩假 。 见《礼记‧檀弓下》。
- 公羊学 研究以《公羊传》解释《春秋》的学问。 ▶ 《公羊传》, 即《春秋公羊传》, 或叫《公羊春秋》。 相传为 战国 齐 人 公羊高 所著, 专门阐释《春秋》。 最初只有口头流传, 汉 初才写成书。 ▶ 汉 何休 作《春秋公羊解诂》十一卷, 多发明《春秋》微言大义, 大张“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又好引谶纬。 ▶ 唐 徐彦 为之疏, 其《公羊传疏》引 戴宏 序, 说是由 景帝 时 公羊寿 和 胡母生 ( 子都 )“著于竹帛”。 它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 盛行于 汉武帝 、 宣帝 之间。 但自 王莽 时古文经大盛, 《公羊传》渐少人研究。 ▶ 清 代 庄存与 、 刘逢禄 、 龚自珍 、 魏源 、 康有为 等, 力主复兴今文学, 以《公羊传》“微言大义”说经, 议论时政, 对当时学术界影响很大。
- 公羊子 即 公羊高 。 ▶ 《汉书‧艺文志》: “《公羊传》十一卷。 ▶ 公羊子 , 齐 人。” ▶ 颜师古 注: “名 高 。” ▶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 “《春秋左氏传》, 每有发论, 假君子以称之, 二《传》云 公羊子 、 谷梁子 , 《史记》云 太史公 。”参见“ 公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