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忠体国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谓尽忠为国。
- 公忠 公平忠实;尽忠为公。 ▶ 《庄子‧天地》: ...
- 体国 1. 创建或治理国家。 &nb...
- 公忠 公平忠实;尽忠为公。 ▶ 《庄子‧天地》: “吾谓 鲁 君曰: ‘必服恭俭, 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 民孰敢不辑!’” 成玄英 疏: “拔擢公平忠节之人。” ▶ 《韩非子‧三守》: “群臣持禄养交, 行私道而不效公忠, 此谓明劫。” ▶ 《后汉书‧张酺传》: “左中郎将 何敞 及言事者多讼 酺 公忠, 帝亦雅重之。” ▶ 唐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诗: “ 乐毅 吾所怜, 拔 齐 翻见猜; 荆卿 吾所悲, 适 秦 不复回。 然诺多死地, 公忠成祸胎。” ▶ 茅盾 《子夜》五: “他心里佩服 吴荪甫 的调度真不错, 同时忍不住也来发表一些公忠爱国的意见。”
- 体国 1. 创建或治理国家。 ▶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体国垂制, 上穆下亲。”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 刘颂 殷勤于时务, 温峤 恳恻于费役, 并体国之忠规矣。” ▶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 “呜呼!先正体国用人, 争而不忮如此, 天下何得不晏然!”参见“ 体国经野 ”。 2. 体念国家。 ▶ 宋 岳飞 《奏措置曹成事宜状》: “奉圣旨令: ……其 马友 等并听帅臣 岳飞 节制, 各务体国, 共力破贼。” ▶ 明 李东阳 《邃庵太宰先生初度叠前韵奉寿》: “夙夜在公长体国, 行藏自我亦由天。” ▶ 清 梅曾亮 《臣事论》: “然有公忠体国之大臣, 则亦不利乎此矣。”
- 体国经野 tǐ guó jīng yě 【解释】泛指治理国家。【出处】《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高官分职,以民为极。【拼音码】tgjy【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泛指创建与治理国家
- 公恕 公正宽厚。 ▶ 《宋史‧儒林传六‧陈亮传》: “天子蚤夜忧勤于其上, 以义理廉耻婴士大夫之心, 以仁义公恕厚斯民之生, 举天下皆由于规矩准绳之中, 而二百年太平之基从此而立。” ▶ 清 陈确 《大学辨一》: “存心公恕, 夫后能知己之过, 知物之情。”
- 公患 共同的忧患, 共同的祸患。 ▶ 《荀子‧富国》: “ 墨子 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 夫不足, 非天下之公患也, 特 墨子 之私忧过计也。” ▶ 《韩非子‧孤愤》: “万乘之患, 大臣太重;千乘之患, 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 ▶ 王先慎 集解: “公训为共, 《荀子‧解蔽》‘此心术之公患也’, 语句正同。 ▶ 杨 注‘公, 共也’, 是其证。” ▶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 “盖因天下之力, 以生天下之财, 取天下之财, 以供天下之费。 自古治世, 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 患在治财无其道耳。”
- 公心 gōngxīn①公正之心:秉持~ㄧ处以~。②为公众利益着想的心意:他这样做是出于~。
- 公情 公众的情感。 ▶ 娲石女氏 《吊国民庆祝满政府之立宪》: “今我国立宪, 其为一二人之政见乎?抑为国民之公情乎?奚待智者而后知。”
- 公德 gōngdé公共道德:讲~ㄧ社会~。
- 公徒 1. 诸侯的步兵。 ▶ 《诗‧鲁颂‧閟宫》: “公徒三万, 贝胄朱綅。” ▶ 高亨 注: “徒, 步兵。 每辆兵车随有徒兵约三十人, 兵车千辆有徒兵三万。”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遂逐之。 ▶ 孟氏 使登西北隅, 以望 季氏 。 见 叔孙氏 之旌, 以告。 ▶ 孟氏 执 郈昭伯 , 杀之于南门之西, 遂伐公徒。” 2. 指乡勇。 ▶ 陈璞 《三元里忆辛丑乡勇杀虏事》诗: “异类人心愤, 乡愚胆战粗。 国殇今共礼, 贝胄愧公徒。” 3. 指刑罚。 ▶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摺: “孩儿每万千死罪犯公徒, 那厮每情理难容。” ▶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二摺: “便教臣身居冢宰为阿保, 这一遍公徒也不小。”
- 公律 公认的规律。 ▶ 鲁迅 《准风月谈‧同意和解释》: “这种解释的作用, 在于制造自己威权的宗教上, 哲学上, 科学上, 世界潮流上的根据, 使得奴隶和牛马恍然大悟这世界的公律, 而抛弃一切翻案的梦想。” ▶ 瞿秋白 《文艺论辑‧论翻译》: “书面上的白话文, 如果不注意 中国 白话的文法公律, 如果不就着 中国 白话原来有的公律去创造新的, 那就容易走到所谓‘不顺’的方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