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事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gōngshì
①公家的事;集体的事(区别于‘私事’):~公办ㄧ先办~,后办私事。
②〈方〉指公文:每天上午看~。
- 公 gōng ㄍㄨㄥˉ1)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 事 shì ㄕˋ1)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2)变故...
- 公事人 指犯人。 ▶ 《水浒传》第三四回: “那三个好汉笑道: ‘莫说你是上司一个都监, 便是 赵官家 驾过, 也要三千贯买路钱;若是没有, 且把公事人当在这里, 待你取钱来赎。 ’”
- 公事房 旧时指办理公家事务的处所。 ▶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 “于是取了绳子, 穿起木札来, 计两串, 扶着柱杖, 到 关尹喜 的公事房里去交稿, 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 ▶ 冰心 《两个家庭》: “ 陈先生 冷笑说: ‘大概你也明白……我回国以前的目的和希望, 都受了大打击, 已经灰了一半的心, 并且在公事房终日闲坐, 已经十分不耐烦。 ’”
- 老公事 1. 旧时指久在机关任职, 熟悉公务和文书的下级职员。 ▶ 茅盾 《列那和吉地》: “勤务是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公事’;据他自己说, 他伺候过不少的阔人, 副官长因为他‘懂事’, 所以特地给派了来的。” 2. 例行公文。 ▶ 陈白尘 《等因奉此》: “这些东西, 在我还不是一挥而就!老公事了, 算得了什么?”
- 讲公事 指公务例会。 ▶ 《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 “且说大营的规矩, 每逢初一、十五, 营官一定要升帐约齐了手下大小将官, 团团坐定, 谈论一回闲话, 彼此一哄而散, 其名谓之‘讲公事’。”
- 例行公事 lì xíng gōng shì 【解释】按照惯例办理的公事。现在多指刻板的形式主义的工作。【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拼音码】lxgs【灯谜面】瞎打照明弹壮胆【用法】偏正式;作宾语;用于形势主义的工作【英文】routine
- 公事公办 gōng shì gōng bàn 【解释】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藩台见人家不来打点,他便有心公事公办,先从余荩臣下手。”【示例】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坚持原则,~。【拼音码】gsgb【灯谜面】儿媳妇坐堂;包公打銮驾;班头打他爹【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表示秉公办理【英文】Do business according to official principles
- 干办公事 见“ 干办 ”。
- 报冰公事 bào bīng gōng shì 【解释】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拼音码】bbgs
- 抱冰公事 bào bīng gōng shì 【解释】公事:公务。指旧时官场中清苦的差使【出处】宋·陶穀《清异录·官志》:“当其役者曰:‘又管抱冰公事也。’”【拼音码】bbgs【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 火到猪头烂, 钱到公事办 银钱财物花到了, 事情自然能办成功。 ▶ 《金瓶梅词话》第四七回: “常言道: ‘火到猪头烂, 钱到公事办。 ’” ▶ 《醒世恒言》卷十三: “自古道的好: 火到猪头烂, 钱到公事办。 凭你世间稀奇作怪的东西, 有了钱, 那一件作不出来。”
- 公了 gōngliǎo双方发生纠纷,通过上级或主管部门调解或判决了结(跟‘私了’相对)。
- 公买公卖 公平合理地买卖。
- 公乘 1. 王室或诸侯国的兵车。 ▶ 《左传‧文公二年》: “囚呼, 莱驹 失戈, 狼瞫 取戈以斩囚, 禽之以从公乘。” 2. 指驿车。 ▶ 《旧唐书‧德宗纪下》: “丙申, 诸州准例荐隐居丘园不求闻达 蔡广成 等九人, 各授试官, 令给公乘, 到京日量才叙用。” 3. 爵位名。 为二十等爵的第八级。 ▶ 《墨子‧号令》: “官吏豪杰与计坚守者, 士人及城上吏比五官者, 皆赐公乘。” ▶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爵: 一级曰公士, 二上造……八公乘。” ▶ 颜师古 注: “言其得乘公家之车也。” ▶ 《汉书‧王子侯表上》: “ 元寿 二年五月甲子, 侯 勋 以 广 玄孙之孙 长安 公乘绍封‘千户’。” ▶ 颜师古 注: “公乘, 第八爵也。” 4. 复姓。 ▶ 唐 代诗人有 公乘亿 。 见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公乘亿》。
- 公交 公共交通的简称。 ▶ 《中国青年报》1983.4.26: “ 南昌 公交公司青年为乘客办了两件好事。”如: 公交系统成绩显著。
- 公之于众 gōngzhīyúzhòng[reveal to the public;make known to the world] 传播消息或推销材料,尤指通过报刊或其他群众宣传工具公开发布最近报刊把她的工作连续公之于众…已经在职业上伤害了她
- 公交车 1. 君主的兵车。 ▶ 《诗‧鲁颂‧閟宫》: “公车千乘, 朱英绿縢, 二矛重弓。” ▶ 郑玄 笺: “兵车之法, 左人持弓, 右人持矛。” ▶ 孔颖达 疏: “公之兵车有千乘矣。” 2. 官车。 ▶ 《周礼‧春官‧巾车》: “巾车掌公车之政令。” ▶ 郑玄 注: “公, 犹官也。” ▶ 《后汉书‧霍諝传》: “服阙, 公车徵, 再迁 北海 相, 入为尚书仆射。” ▶ 唐 元结 《黍官引》: “公车诣魏阙, 天子垂清问。”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 “兹奉严君而同上公车, 须别慈母而载驰孔道。” 3. 汉 代官署名。 为卫尉的下属机构, 设公车令, 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 天下上事及徵召等事宜, 经由此处受理。 后以指此类官署。 ▶ 《史记‧滑稽列传》: “ 朔 初入 长安 , 至公车上书, 凡用三千奏牍。” ▶ 《后汉书‧丁鸿传》: “赐御衣及绶, 禀食公车, 与博士同礼。” ▶ 李贤 注: “公车, 署名。 公车所在, 因以名。 诸待诏者, 皆居以待命, 故令给食焉。” ▶ 唐 元稹 《高端婺州长史》: “尔等皆执艺术, 待诏公车。” ▶ 《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 “伏望诏求方正有道之士, 召诣公车对策;如 司马光 、 苏辙 辈, 复置左右, 以辅圣德。” 4. 汉 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徵的人, 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 明 《今世说‧雅量》: “﹝ 李梦兰 ﹞弱冠举孝廉, 公车不第, 策蹇南归, 务益砥砺读书。” ▶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 “家 西涧 先生说: ‘ 张之杜 中 顺治 辛卯举人, 连上公车不第, 因就 朱方旦 问之。 ’” 清 王韬 《<日本杂事诗>序》: “而君时公车北上, 以此相左。” 5. 借指应试的举子。 ▶ 《花月痕》第二回: “那年春闱榜后, 朝议举行鸿词科, 因此各道公车, 迟留观望, 不尽出都。”
- 公义 亦作“公议”。 1. 公正的义理。 ▶ 《荀子‧修身》: “怒不过夺, 喜不过予, 是法胜私也。 ▶ 《书》曰: ‘无有作好, 遵王之道。 无有作恶, 遵王之路。 ’此言君子之以公义胜私欲也。” ▶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二》: “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 不以私怒伤天下公议。” ▶ 宋 秦观 《白敏中论》: “夫公义私恩适不两全, 犹当以道, 权其轻重, 奈何无故而废之哉。” ▶ 鲁迅 《华盖集续编‧死地》: “历史上所记的关于改革的事, 总是先仆后继者, 大部分自然是由于公义。” 2. 公众的议论, 舆论。 ▶ 《后汉书‧袁术传》: “ 绍 议欲立 刘虞 为帝, 术 好放纵, 惮立长君, 托以公义不肯同, 积此, 衅隙遂成。” ▶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 “﹝ 执谊 ﹞既而为 叔文 所引用, 初不敢负 叔文 , 迫公议, 时时有异同。” ▶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 晦翁 错问了事, 公议不平, 沸腾喧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