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风舞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舞名。
▶ 《新唐书‧祝钦明传》: “帝与群臣宴, 钦明 自言能《八风舞》, 帝许之。
▶ 钦明 体肥丑, 据地摇头睆目, 左右顾眄, 帝大笑。 吏部侍郎 卢藏用 叹曰: ‘是举五经扫地矣。 ’”
▶ 《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 “ 祝钦明 所作《八风舞》, 非 春秋 鲁 大夫 众仲 所谓舞者所以节八音行八风者也, 借八风之名, 而备诸淫丑之态耳。”
▶ 元 程自修《岁云暮矣》诗: “乡里小儿《纥那歌》, 前辈先生《八风舞》。”
- 八风 1. 八方之风。 ...
- 舞 wǔ ㄨˇ1)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蹈。~技。~姿。~会...
- 八风台 1. 汉 王莽 所造台名。 ▶ 《汉书‧郊祀志下》: “ 莽 篡位二年, 兴神仙事, 以方士 苏乐 言, 起 八风台 于宫中。” 2. 泛指台观。 ▶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一: “中天 九龙馆 , 倒景 八风台 。”
- 八风曲 即八风舞。 ▶ 宋 辛弃疾 《归朝欢》词: “倚危楼, 人间谁舞, 扫地《八风曲》。”
- 八风水 五行家所谓八方之气所凝结成的露水。 ▶ 《淮南子‧时则训》: “﹝孟春之月﹞……天子衣青衣, 乘苍龙, 服苍玉, 建青旗, 食麦与羊, 服八风水。” ▶ 高诱 注: “取铜盘中露水服之, 八方风所吹也。”
- 八马 1. 即八骏。 ▶ 唐 李商隐 《九成宫》诗: “云随 夏后 双龙尾, 风逐 周王 八马蹄。” ▶ 宋 苏轼 《戚氏》词: “鸾辂驻跸, 八马戏芝田。” 2. 唐 时宫门所设仗马。 3. 猜拳呼喝八数时用的名称。 ▶ 《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 “叫来的相公搳拳打通关, 五魁、八马, 已早闹的烟雾尘天。”
- 八驺 古代贵官出行, 有八卒骑马前导, 称“八驺”。 ▶ 《南齐书‧王融传》: “车前无八驺卒, 何得称为丈夫!” 宋 陆游 《致仕后即事》诗之十五: “多事车前要八驺, 老人惟与一藤游。”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优容大臣》: “一朝得位, 便高轩驷马, 八驺拥护。”
- 八骏 1. 相传为 周穆王 的八匹名马。 八骏之名, 说法不一。 ▶ 《穆天子传》卷一: “天子之骏, 赤骥 、 盗骊 、 白义 、 逾轮 、 山子 、 渠黄 、 华骝 、 绿耳 。” ▶ 郭璞 注: “八骏, 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耳。” ▶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王驭八龙之骏: 一名 绝地 , 足不践土;二名 翻羽 , 行越飞禽;三名 奔霄 , 夜行万里;四名 越影 , 逐日而行;五名 逾辉 , 毛色炳耀;六名 超光 , 一形十影;七名 腾雾 , 乘云而奔;八名 挟翼 , 身有肉翅。” ▶ 明 胡应麟 则认为 王嘉 所载, 皆一时私意诡撰, 不足为徵, 见《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四。 后亦用以泛指骏马。 ▶ 唐 杜甫 《骢马行》: “岂有四蹄疾于鸟, 不与八骏俱先鸣。” ▶ 明 徐渭《赠陈君》诗: “ 王良 御八骏, 技绝物有神。” 2. 明成祖 的八匹名马。 ▶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大明名马》: “ 龙驹 、 赤兔 、 乌兔 、 飞兔 、 飞黄 、 银褐 、 枣骝 、 黄马 , 成祖 八骏名。” 3. 指皇帝的车驾。 ▶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 “其后虽八骏忘返, 然鸾舆竟还矣。”
- 八髎 八髎拼音:bā liáo 注音:ㄅㄚ ㄌㄧㄠˊ 词语解释中医学名词,即尻骨两旁的四孔。《史记·货殖列传》“马蹄躈千” 唐 司马贞 索隐引《埤仓》云:“尻骨谓八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胸背部》:“尾骶骨:尾骶骨,即尻骨也。其形上宽下窄,上承腰脊诸骨,两旁各有四孔,名曰八髎。”
- 八魁 1. 古历法术语。 ▶ 《后汉书‧苏竟传》: “夫仲夏甲申为八魁。” ▶ 李贤 注: “历法, 春三月己巳、丁丑, 夏三月甲申、壬辰, 秋三月己亥、丁未, 冬三月甲寅、壬戌, 为八魁。” 2. 星名。 属室宿, 在鲸鱼座内。 ▶ 《星经》卷下: “八魁九星, 在北落东南, 主兽之官。” ▶ 《晋书‧天文志上》: “北落东南九星曰八魁, 主张禽兽。”
- 八颂 八占筮之辞。 龟占之辞为韵语, 故名为颂。 ▶ 《周礼‧春官‧占人》: “以八簭占八颂。” ▶ 郑玄 注: “以八筮占八颂, 谓将卜八事, 先以筮筮之, 言颂者, 同于龟占也。” ▶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 “八颂扃和, 六祈辍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