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议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八辟。
▶ 《后汉书‧应劭传》: “ 陈忠 不详制刑之本, 而信一时之仁, 遂广引八议求生之端。”
▶ 唐 长孙无忌 《唐律疏议‧名例》: “八议: 一曰议亲, 谓皇帝袒免以上亲, 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缌麻以上亲, 皇后小功以上亲;二曰议故, 谓故旧;三曰议贤, 谓有大德行;四曰议能, 谓有大才业;五曰议功, 谓有大功勋;六曰议贵, 谓职事官三品以上, 散官二品以上, 及爵一品者;七曰议勤, 谓有大勤劳;八曰议宾, 谓承先代之后为国宾者。”
▶ 唐 王维 《寓言》诗: “生死在八议, 穷达由一言。”
▶ 章炳麟 《五朝法律索隐》: “ 北齐 始制重罪十条, 犯此者, 不在八议之列。”
- 八 bā ㄅㄚˉ1)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
- 议 (議)yì ㄧˋ1)意见,言论:~论。提~。建~。2)讨论,商量:商~...
- 八诀 汉字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要诀。
- 八言诗 每句八字的古体诗。 ▶ 《汉书‧东方朔传》: “有八言、七言上下。” ▶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 “八言、七言诗, 各有上下篇。” ▶ 朔 诗已佚。 ▶ 《诗经》及 唐 宋 诗人, 偶有八言诗句, 但通篇八言的诗则少见。 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八言诗》。
- 八证 中医学名词。 我国古代中医在诊断疾病过程中, 把各种疾病的复杂表现综合归纳为八种不同的证候, 即寒、热、表、里、虚、实、邪、正。 ▶ 《元亨疗马集》载有《八证论》篇。
- 八角鼓 1. 打击乐器名。 八角形小鼓, 单面蒙皮, 周围七面嵌有响铃, 无铃一面饰双股长穗。 演奏时用指击鼓面发出鼓声, 摇动鼓身发出铃声。 今为曲艺单弦的主要伴奏乐器。 2. 满族曲艺的一种。 原为满牧民歌曲, 流行于 东北 、 内蒙 。 ▶ 乾隆 时发展成坐唱形式, 并有专业艺人演出。 后渐趋衰落。 ▶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 “八角鼓乃青衣数辈, 或弄弦索, 或歌唱打诨, 最足解颐。” 3. 单弦的别称。 因用弦子和八角鼓伴奏, 故名。
- 八识 佛教法相宗术语。 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 亦名六根。 末那为第七识, 意谓执持我见。 阿赖耶为第八识, 意为藏, 谓能藏一切法, 即所谓神识、性灵, 合称八识。 ▶ 《天地八阳神咒经》: “云何名八识?眼是色识, 耳是声识, 鼻是香识, 舌是味识, 身是触识, 意是分别识。 六根是六识。 舍藏识, 阿赖耶识, 是名曰八识。” ▶ 清 龚自珍 《最录八识规矩颂》: “师复念言法相宗大纲在八识, 大纬在四分, 乃制此颂一十二章, 分四大支, 初三颂眼等识, 次三颂意识, 次三末那, 次三赖耶。” ▶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 “ 孙卿 又曰: ‘心也者, 道之工宰也;道也者, 治之经理也。 ’其能知八识者矣。”
- 八角莲 多年生草本。 亦称“ 鬼臼 ”。 茎生两片叶, 初夏开花, 暗红色, 产于我国中部及东南部。 入药能散风祛痰, 消毒解肿, 杀虫, 可治蛇咬伤。 ▶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草》: “又有草名八角莲, 可以伏蛇。 谚云: ‘识得八角莲, 可与蛇共眠。 ’”
- 八识田 谓八识产生之处, 犹言胸中、心田。 ▶ 宋 强幼安 《唐子西文录》: “ 司马迁 敢乱道却好, 班固 不敢乱道却不好。 不乱道又好是《左传》, 乱道又不好是《唐书》。 八识田中若有一毫《唐书》, 亦为来生种矣。”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士大夫华整》: “盖八识田中, 带此结习, 不能铲也。”参见“ 八识 ”。
- 八角茴香 见“ 八角 ”。
- 八诏 隋 唐 时期 永昌 、 姚州 地区有 蒙巂诏 、 越析诏 、 浪穹诏 、 邆赕诏 、 施浪诏 、 蒙舍诏 , 又有 时傍 、 矣川罗识 二族, 通号“八诏”。 ▶ 唐 王建 《宫词》之二: “殿前传点各依班, 召对西来八诏蛮。” ▶ 宋 周辉 《清波别志》卷上: “八诏者, 隋 时 永昌 姚州 闻有 蒙舍诏 、 蒙雟诏 、 越析诏 、 浪穹诏 、 施浪诏 、邆 赕诏 , 又有 (时)傍 、 矣川罗识 二族, 通号八诏。 其后二族为 閤罗凤 所灭, 独有六诏。 南方之夷, 惟 南诏 最大。 夷语谓王为诏;或曰, 当六诏皆在, 岁有事天子各赐一诏, 故曰‘八诏’。” ▶ 宋 张孝祥 《念奴娇‧张仲钦提刑行边》词: “ 方丈 三 韩 , 西山八诏, 慕义羞椎结。”参阅《新唐书‧南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