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rú ㄖㄨˊ
1)指读书人:~生。腐~。通~(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2)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家。~教(即“孔教”)。~士。~术。~学。
3)古同“懦”,懦弱。
- 儒业 1. 指儒学, 儒家经学。 ▶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 “其在于 汉 , 迈勋惟 婴 , 思弘儒业, 小大双名。” ▶ 《南史‧儒林传论》: “当 天监 之际, 时主方崇儒业, 如 崔严 何伏 之徒, 前后互见升宠。” 2. 谓读书应举之业。 ▶ 明 李东阳 《明故封大中大夫梁公墓志铭》: “乡有识者……皆遣子弟就儒业, 多至若干人。” ▶ 清 吴敏树 《程日新先生家传》: “子孙繁盛, 多能继儒业者。” 3. 以儒学为业。 ▶ 《宋史‧胡颖传》: “复从兄学弓马, 母不许, 曰: ‘汝家世儒业, 不可复尔也。 ’”
- 儑 án ㄢˊ1)心灰意懒,情绪不高。àn ㄢˋ1)开玩笑的话。
- 儒乡 谓儒学发源之地。 ▶ 唐 刘禹锡 《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 “宣精在上, 奎为文宿;画野在下, 鲁 为儒乡。”
- 儐 bīn ㄅㄧㄣˉ1)见“傧”。
- 儒书 儒家经籍。 ▶ 《左传‧哀公二十一年》: “ 鲁 人之皋, 数年不觉, 使我高蹈。 唯其儒书, 以为二国忧。” ▶ 杜预 注: “言 鲁 据 周 礼, 不肯答稽首, 令 齐 、 邾 远至。” ▶ 汉 王充 《论衡‧讲瑞》: “儒书之文, 难以实事。” ▶ 唐 白居易 《三教论衡》: “儒书奥义, 既已讨论;释典微言, 亦宜发问。” ▶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二: “僧 慧暕 涉猎儒书, 而有戒行。”
- 儏 can ㄘㄢ1)义未详。
- 儒人 儒士。 ▶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 沛公 敬谢先生, 方以天下为事, 未暇见儒人也。” ▶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 “甄《坟》、《索》之渊奥, 该前言以穷理者, 儒人也。” ▶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二摺: “学做儒人, 指望待跃锦鳞, 过 禹门 。”参见“ 儒士 ”。
- 儎负 儎负(儎負)拼音:zài fù 注音:ㄗㄞˋ ㄈㄨˋ 词语解释担负;承当。 梁斌 《红旗谱》二一:“光 运涛 的事,就够他们儎负的了,又添上办白事儿!”
- 儒仙 对容貌慈祥的长寿老人的尊称。 ▶ 宋 张孝祥 《画堂春‧上老母寿》词: “方瞳绿发对儒仙, 岁岁尊前。”
- 儎 zài ㄗㄞˋ1)见“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