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替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dǎotì
轮流替换:两个人~着看护病人。
- 倒 dǎo ㄉㄠˇ1)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墙~了。~塌。~台。打~。卧...
- 替 tì ㄊㄧˋ1)代,代理:代~。更(gēng)~。。~班。~身。~罪羊...
- 倒月 方言。 谓做月工。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 “我是个吃劳金的, 起小放猪放马, 扛活倒月的, 不会说话, 只会干活。”
- 倒曹 转换门户。 ▶ 《醒世姻缘传》第八一回: “就是丫头有什么不中使, 也只是转卖倒曹, 也没个打杀的理。”
- 倒杖 见“ 倒杖策 ”。
- 倒曳 亦作“倒拽”。 倒拖;倒拉。 ▶ 《北史‧赵仲卿传》: “微有不理者, 仲卿 辄召主掌挞其胸背, 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 时人谓之于菟。” ▶ 《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 “碌乱了半夜, 周三 背了包裹, 倒拽上门, 迤逦出北关门。” ▶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 “众皂隶一齐动手, 把……那尼姑横拖倒拽, 捉将下来。”
- 倒杖策 倒持所拄之杖及马鞭, 喻心神恍惚而行动错乱。 ▶ 《列子‧说符》: “ 白公胜 虑乱, 罢朝而立, 倒杖策, 錣上贯颐。” ▶ 《淮南子‧说山训》: “ 白公胜 之倒杖策也…… 儿说 之为 宋王 解闭结也, 此皆微眇可以观论者。”亦省作“ 倒杖 ”。 ▶ 《韩非子‧喻老》: “ 白公胜 虑乱, 罢朝倒杖, 而策锐贯顊, 血流至于地而不知。”
- 倒景 见“ 倒影 ”。
- 倒板 dǎobǎn戏曲唱腔的一种特定板式,一般作为成套唱腔的先导部分。也作导板。
- 倒晕 1. 唐 宋 妇女眉妆式样之一。 ▶ 唐 宇文士及 《妆台记》: “妇人画眉, 有倒晕妆。” ▶ 宋 晏几道 《蝶恋花》词: “倒晕功夫, 画得宫眉巧。” ▶ 宋 苏轼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诗之三: “剩看新翻眉倒晕, 未应泣别脸消红。” 2. 花瓣一般近萼处色深, 至瓣尖渐浅。 若近萼处色浅, 至其末反深者, 称为倒晕。 ▶ 唐 王建 《同于汝锡赏白牡丹》诗: “统心黄倒晕, 侧茎紫重棱。” ▶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 “倒晕檀心者, 多叶红花, 凡花近萼色深, 至其末渐浅, 此花自外深色, 近萼反浅白, 而深檀点其心, 此尤可爱。”
- 倒枕捶床 倒枕捶床 基本解释:倒:翻转;捶:用拳头敲打。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
- 倒是 dàoshì副词。①表示跟一般情理相反;反倒: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说个没完没了。②表示事情不是那样(含责怪意):说的~容易,你做起来试试!③表示出乎意料:还有什么理由,我~想听一听。④表示让步:东西~好东西,就是价钱太贵,⑤表示转折:屋子不大,布置得~挺讲究。⑥用来缓和语气:如果人手不够,我~愿意帮忙。⑦表示催促或追问:你~快说呀!ㄧ你~去过没去过,别吞吞吐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