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施恩惠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hùshī5ēnhuì
[back scratching] 互相给予好处
- 互 hù ㄏㄨˋ1)彼此:~相。~助。~利。~生。·参考词汇:each o...
- 施恩 shī5ēn[favor;show leniency] 给予帮助或好处...
- 惠 huì ㄏㄨㄟˋ1)恩,好处:恩~。~泽。~和。~爱。~握(恩惠深厚)...
- 恩惠 ēnhuì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 施恩 shī5ēn[favor;show leniency] 给予帮助或好处。也说“施惠”施恩于人而不图报
- 互明 谓明乎此则彼亦明。 ▶ 《礼记‧王制》“大国之卿不过三命, 下卿再命, 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 汉 郑玄 注: “不著次国之卿者, 以大国之下互明之。” ▶ 孔颖达 疏: “以大国之卿不过三命, 则知次国之卿不过再命;大国下卿再命, 则知次国下卿一命。 故云互明之。”
- 互斥事件 互斥事件 基本解释:又称“互不相容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随机事件。如“抽验到的次品数小于五”与“抽验到八件次品”就是互斥事件。
- 互易 互相调换。 ▶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两句互误例》: “《管子‧八观篇》: ‘万家以下, 则就山泽可矣;万家以上, 则去山泽可矣。 ’按‘下’‘上’二字, 传写互易。”
- 互斥 hùchì[be mutually exclusive] 互相排斥同性电荷互斥
- 互校 相互校正。 ▶ 清 郑珍 《<郘亭诗抄>序》: “室人每间壁交谪, 乃方埋头蘸朱墨, 参考互校, 或拄颊擫管, 垂目以思, 如不闻。”
- 互文 1. 谓上下文义互相阐发, 互相补足。 ▶ 《南史‧儒林传‧司马筠》: “经传互文, 交相显发。” ▶ 《唐诗别裁集‧王昌龄<从军行>之三》“ 秦 时明月 汉 时关” 清 沈德潜 注: “备 胡 筑城, 起于 秦 汉 。 明月属 秦 , 关属 汉 , 互文也。” 2. 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 ▶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 “ 子长 《史记》别创八《书》, 孟坚 既以 汉 为书, 不可更标《书》号, 改《书》为《志》, 义在互文。” ▶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错综成文例》: “《思齐篇》: ‘古之人无斁, 誉髦斯士。 ’……无斁, 谓不见厌恶也;‘誉’与‘豫’通, 《尔雅》曰: ‘豫, 乐也、安也。 ’言其俊士无不安乐也。 ‘豫’与‘无斁’互文见义, 无厌恶则安乐可知, 安乐则无厌恶可知。” 3. 指互有歧义的条文。 ▶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赦令》: “国家法令……宜令审细, 毋使互文。” ▶ 唐 白居易 《论姚文秀打杀妻状》: “其律纵有互文, 在理终须果断。”
- 互歧 互有歧异。 ▶ 刘师培 《古书疑义举例补‧虚数不可实指之例》: “此则古人属文, 多出以想像之词, 不必尽合于实数。 由是以推, 则凡古史纪年互歧者, 均可缘此例以解之矣。”
- 互插 hùchā[interfix] 在一项或一文件中用以描述关键字相互关系的方法,这一方法对于很特殊的询问也可回答,且不致由于串扰造成假检索
- 互济 hùjì[mutual aid] 见“互助”
- 互换性 互换性 基本解释:相同零件能相互调换并仍能保证准确度的性质。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在装配或调换时不需再行加工。互换性是大批量生产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