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夺生杀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生、诛(责备)等权力。后因以“予夺生杀”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权。
- 予夺 yǔduó(1)[give or deprive]∶给予和剥夺生杀予夺...
- 生杀 1. 指萌生凋落、昭苏伏蛰、阴阳消长等自然...
- 予夺 yǔduó(1)[give or deprive]∶给予和剥夺生杀予夺(2)[praise or belitt-le]∶指赞许和贬低褒贬予夺
- 生杀 1. 指萌生凋落、昭苏伏蛰、阴阳消长等自然规律。 ▶ 《庄子‧天运》: “怨恩取与谏教生杀八者, 正之器也。” ▶ 成玄英 疏: “应青春以生长, 顺素秋以杀罚。” ▶ 唐 白居易 《桐花》诗: “地气反寒暄, 天时倒生杀。” ▶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象数》: “凡积月以为时, 四时以成岁, 阴阳消长, 万物生杀变化之节, 皆主于气而已。” 2. 生与死;生或死。 ▶ 《列子‧周穆王》: “阴阳俱壮则梦生杀。” ▶ 张湛 注: “阴阳以和为用者也, 抗则自相利害, 故或生或杀也。” 3. 决定生与死。 ▶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 “人主立于生杀之位, 与天共持变化之势。” ▶ 宋 苏辙 《唐论》: “古者诸侯大国或数百里, 兵足以战, 食足以守, 而其权足以生杀。” ▶ 明 宋濂 《寓言》之二: “生杀之柄, 弗累于手;安危之心, 弗系于心。” ▶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上海文坛上的鬼魅》: “因为他们正握着涂抹的笔尖、生杀的权力。” 4. 指生杀之权。 ▶ 《周书‧李贤传》: “今位居上列, 爵迈通侯, 受委方面, 生杀在手。” ▶ 宋 苏轼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诗: “书生只肯坐帷幄, 谈笑毫端弄生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滇军政府讨满洲檄》: “生恶因于郡县, 生杀操之墨吏, 刑部不知, 按察不问。”
- 予取予夺 见“予取予携”。
- 生杀与夺 同“生杀予夺”。
- 生杀之权 shēngshāzhīquán[hold power over sb.'s life and death]操纵着叫人生或死的权力。形容权力很大
- 予宁 给丧假。 ▶ 《汉书‧哀帝纪》: “博士弟子父母死, 予宁三年。” ▶ 颜师古 注: “宁, 谓处家持丧服。”
- 予小子 1. 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 ▶ 《书‧泰誓上》: “肆予小子 发 , 以尔友邦冢君, 观政于 商 。” ▶ 《诗‧周颂‧闵予小子》: “闵予小子, 遭家不造。”又为天子居丧时的自称。 ▶ 《礼记‧曲礼下》: “天子未除丧, 曰予小子。” 2. 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 ▶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 “昔予翼考, 维斯伊抚;今予小子, 缪寻末绪。” ▶ 明 吕坤 《呻吟语序》: “予小子生而昏弱善病。” ▶ 清 李渔 《秦淮健儿传》: “后生曰: ‘予小子亦 泗 人, 归途迷失, 望长者指南之。 ’”
- 予圣 自以为圣人, 谓自夸高明。 ▶ 《诗‧小雅‧正月》: “召彼故老, 讯之占梦, 具曰予圣。” ▶ 孔颖达 疏: “俱曰我身大圣, 唯各自矜。” ▶ 朱熹 集传: “皆自以为圣人。”
- 予归 准予辞官回家。 ▶ 明 吕坤 《大明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吕君墓志铭》: “君不辨, 引疾乞骸。 上不加谴怒, 以调理予归。”
- 予告 1. 汉 代二千石以上有功官员依例给以在官休假的待遇, 谓之予告。 告, 休假。 ▶ 《汉书‧冯野王传》: “今有司以为予告得归, 赐告不得, 是一律两科, 失省刑之意。” ▶ 《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 常告归之田”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 “ 汉 律, 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 予告者, 在官有功最, 法所当得者也。” 2. 后代凡大臣因病、老准予休假或退休的都叫予告。 ▶ 宋 杨万里 《二月二十四日雨中泛舟赋诗》: “君王予告作寒食, 来看 孤山 海棠色。” ▶ 《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 “﹝ 攀龙 ﹞念母思归, 遂谢病。 故事, 外官谢病不再起, 吏部重其才, 用 何景明 例, 特予告归。 予告者, 例得再起。” ▶ 《清会典‧吏部‧稽勋清吏司》: “凡官年老告休者, 则令致仕。 大臣予告者, 或加衔、或食俸, 皆出特恩, 以示优异焉。” ▶ 《花月痕》第三回: “原来 漱玉 家中有一座园亭, 是太傅予告之后, 颐养之地。”
- 予智予雄 自以为聪明和英雄。形容妄自尊大。
- 予句 见“ 予勾 ”。
- 予末小子 1. 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 ▶ 《书‧顾命》: “王再拜, 兴, 答曰: ‘眇眇予末小子, 其能而乱四方, 以敬忌天威。 ’” ▶ 《后汉书‧明帝纪》: “诏曰: ‘予末小子, 奉承圣业, 夙夜震畏, 不敢荒宁。 ’” 2. 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 ▶ 明 章衮 《书<临川文集>后》: “公之纯疵得失, 犹方员之囿于规矩也。 予末小子安敢复有所赘。”
- 予取予求 yú qǔ yú qiú 【解释】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出处】《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汝),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拼音码】yqyq【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任意索取【英文】ask for fre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