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语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shūmiànyǔ
用文字写出来的语言(区别于‘口语’)。
- 书面 shūmiàn用文字表达的(区别于‘口头’):~通知│~答复│~材料。
- 语 (語)yǔ ㄩˇ1)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2)指...
- 门面语 犹言门面话。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老学究论诗, 必有一副门面语。”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乳姑图》: “不铺张尽孝门面语, 而描写妮妮之态, 自然入情。” ▶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 “吾不欲复作门面语, 吾请以古今万国求进步者, 独一无二不可逃避之公例, 正告我国民。”
- 书革 书写在皮革上。 谓以皮革为书写材料。 ▶ 《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 “书革, 旁行为书记。” ▶ 颜师古 注: “今西方 胡 国及南方 林邑 之徒, 书皆横行, 不直下也。 革为皮之不柔者。”
- 书页 shūyè书中印有文字或图片的单篇。
- 书院本 书院刻印的书。 如 宋 代象山书院所刻 袁燮 《洁斋家塾书钞》、 清 代南菁书院所刻《皇清经解续编》等。
- 书题 1. 指书信。 ▶ 《南史‧周山图传》: “﹝ 周山图 ﹞于书题甚拙, 谨直少言, 不尝说人短长。” ▶ 唐 岑参 《祁四再赴江南别诗》: “山驿秋云冷, 江帆暮雨低, 怜君不解说, 相忆在书题。” ▶ 《旧唐书‧懿宗纪》: “知卿两任 云中 , 恩及 国昌 父子, 敬惮怀感, 不同常人。 宜悚与书题, 深陈祸福, 殷勤晓喻, 劈析指宜。” ▶ 宋 洪迈 《容斋续笔‧高锴取士》: “ 锴 知举, 诫门下不得受书题。” 2. 泛指写在书籍前或后的文字。 ▶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晦庵小学定本》: “ 吴思庵 《集解》则曰《小学》书题置之题辞之前, 意者本《朱子大全》, 然《大全》编次伦序不能精当, 恐亦未可凭也。” 3. 书籍的标题。
- 书院 shūyuàn旧时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从唐代开始,历代都有。清末废科举后,大都改为学校。
- 书颠 1. 指 唐 代书法家 张旭 。 ▶ 旭 嗜酒, 每大醉, 呼叫狂走, 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 当时呼为 张颠 。 ▶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 “ 张 既号书颠, 吴 宜为画圣。” 2. 谓读书入迷, 忘形似颠。 ▶ 宋 陆游 《寒夜读书》诗之二: “不是爱书即欲死, 任从人笑作书颠。”
- 书阁 收藏书籍的地方。 ▶ 唐 杜审言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之一: “海燕巢书阁, 山鸡舞画楼。” ▶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 “初 霖 夜坐书阁, 草定建请利便。” ▶ 清 杜岕 《警鼠》诗: “灯煤杂砚池, 遗矢在书阁。”
- 书馆 shūguǎn①古代教授学童的处所。②(~儿)〈方〉有艺人在那里说评书的茶馆儿。
- 书问 书信;音问。 ▶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 “足下所治僻左, 书问致简, 益用增劳。” ▶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五: “故足迹不至于门藩, 书问不通于左右者, 且十馀年矣。” ▶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 “在京各公, 弟虽多旧识, 但久不通书问, 殊无可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