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火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jǔhuǒ
〈书〉
①点火:~为号。
②专指生火做饭。
- 举 (舉)jǔ ㄐㄩˇ1)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 火 huǒ ㄏㄨㄛˇ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力。~烛。~源。...
- 不举火 谓不生火作饭;断炊。 ▶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 “后其家或不举火, 则釜中悉皆灰泥, 间亦有不洁污其中, 如是月馀乃息。”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锡九》: “﹝ 陈锡九 ﹞日不举火, 周全不顾恤。” ▶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蛇妖》: “甲家固甚贫窭, 青黄不接, 无所得食, 适城中富户所藏谷, 欲觅短佣为舂者, 甲乃使妻挈二女往, 己则独居丙舍。 值瓮中米罄, 不举火者已三日矣。”
- 束缊举火 同“束缊请火”。
- 举炊 生火做饭。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 文肃公 安国 , 清操冠时, 每日出内直, 家不举炊, 挈幼子同舆, 市饼饵数枚, 以代蚤膳。”
- 举武 举足;举步。 武, 步武。 ▶ 宋 杨万里 《豫章光华馆苦雨》诗: “举武便可至, 登临亦无由。” ▶ 元 王恽 《挽漕篇》: “咫尺远千里, 跬步百举武。”
- 举炮 放炮。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李见罗中丞》: “ 李 每日放衙二次, 通接宾客, 收发文书, 但不鼓吹举炮。”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列营举炮》: “近年中外备兵使者, 早、晚堂俱举炮。”
- 举步生风 举步生风拼音:jǔ bù shēng fēng 注音:ㄐㄨˇ ㄅㄨˋ ㄕㄥ ㄈㄥ 成语解释举步生风【拼音】:jǔ bù shēng fēng【解释】:形容走路特别快或办事干净利索。【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相见了,便觉得分外高兴,说话处,脾胃多燥,行事时,举步生风,是这二种人与他说得活着。”
- 举烽 1. 燃点报警烽火。 ▶ 《墨子‧号令》: “昼则举烽, 夜则举火。” ▶ 《史记‧魏公子列传》: “公子与 魏王 博, 而北境传举烽, 言‘ 赵 寇至, 且入界。 ’” 宋 苏轼 《骊山三绝句》之二: “几变雕墙几变灰, 举烽指鹿事悠哉。” 2. 见“ 举燧 ”。
- 举步 jǔbù〈书〉迈步:~维艰。
- 举燧 1. 燃起火把。 ▶ 《文选‧张衡<西京赋>》: “升觞举燧, 既釂鸣钟。” ▶ 薛综 注: “燧, 火也。 谓行酒举烽火以告众也。” ▶ 《后汉书‧班固传上》: “割鲜野食, 举燧命爵。”按, 《文选‧班固<西都赋>》作“举烽”。 2. 燃起告警烽烟。 ▶ 《宋史‧种世衡传》: “有急, 则举燧介马以待。”
- 举父 兽名。 ▶ 《山海经‧西山经》: “﹝ 崇吾之山 ﹞有兽焉, 其状如禺而文臂, 豹虎而善投, 名曰举父。” ▶ 郭璞 注: “或作夸父。” ▶ 袁珂 校注: “经文‘虎’, 疑是尾字之误。”参见“ 夸父 ”。
- 举止言谈 举止言谈拼音:jǔ zhǐ yán tán 注音:ㄐㄨˇ ㄓㄧˇ ㄧㄢˊ ㄊㄢˊ 成语解释举止言谈【拼音】:jǔ zhǐ yán tán【解释】: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出处】: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示例】:那做人的一切~,存心处事,其中讲究,真无穷尽。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