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黄甲乙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手机版
- 点校书籍,评定次第。
- 丹黄 1. 赤黄色。 ...
- 甲乙 1. 指春季。 ...
- 丹黄 1. 赤黄色。 ▶ 《周髀算经》卷上: “青黑为表, 丹黄为里。” ▶ 宋 朱熹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温汤》: “谁燃丹黄焰, 爨此玉池水。” 2. 旧时点校书籍用朱笔书写, 遇误字, 涂以雌黄, 故称点校文字的丹砂和雌黄为丹黄。 ▶ 清 赵翼 《偶书》诗: “老尚手一编, 丹黄勘不置。” ▶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小姐﹞每日丹黄烂然, 蝇头细批。” ▶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 “ 宋 元 明 以来, 品藻诗文, 或加丹黄, 判别高下, 于是有评点之学。”
- 甲乙 1. 指春季。 ▶ 《礼记‧月令》: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 昏参中, 旦尾中, 其日甲乙。” ▶ 孔颖达 疏: “其当孟春、仲春、季春之时, 日之生养之功, 谓为甲乙。” ▶ 《管子‧四时》: “是故春三月, 以甲乙之日发五政。” ▶ 尹知章 注: “甲乙统春之三时也。” ▶ 《史记‧天官书》: “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 曰东方木, 主春, 日甲乙。” ▶ 唐 武则天 《唐明堂乐章‧角音》: “扇条风, 乘甲乙。” 2. 次第;等级。 ▶ 《关尹子‧四符》: “有死立者, 有死坐者, 有死卧者, 有死病者, 有死药者, 等死, 无甲乙之殊。” ▶ 《后汉书‧马融传》: “校队案部, 前后有屯, 甲乙相伍, 戊己为坚。” ▶ 李贤 注: “甲乙谓相次也。”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 “恰好这回遇了官课, 照例当堂缴卷之后, 汇送到衙门里, 凭官用评定甲乙的。” 3. 评定优劣。 ▶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或言高下定于考试官, 编排第受成而甲乙之, 无预与夺。” ▶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 “公读书未识字, 每附会知文, 见制义, 辄胡乱甲乙之。”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 浣青 等五人﹞各呈诗请政, 公欣然为甲乙之。” 4. 比并;相属。 ▶ 宋 陆游 《跋<中兴间气集>》: “议论凡鄙, 与近世《宋百家诗》中小序可相甲乙。” ▶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一: “ 帝乙 归妹者, 言人君之德与帝者相甲乙, 故能正人伦也。” ▶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笔墨研冠天下》: “ 韩伟升 所制, 久藏胶力皆不乏精采, 与新制敌, 可与 李氏 父子甲乙者。” 5. 犹言数一数二。 ▶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 “夫人年若干, 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 , 讳 贻 , 有文章德行, 其族世所谓甲乙者。” 6. 引申为称誉, 赞扬。 ▶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 “君见弟益自力, 乡论多甲乙。” 7. 谓一一列举。 ▶ 《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 “事事甚多, 不复甲乙。” 8. 甲科、乙科的并称。 ▶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诗序: “今兹春连茹甲乙, 淑问休阐, 为时之冠。” ▶ 清 方苞 《祭张母吴夫人文》: “呜呼!世俗之人, 愿望子举甲乙, 历科第, 而死不恨者众矣。” ▶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录>叙》: “无论甲乙一第, 未有终身不沾一禄者。” 9. 甲帐、乙帐的并称。 ▶ 汉 张衡 《西京赋》: “大驾幸乎 平乐 , 张甲乙而袭翠被。” ▶ 唐 长孙佐辅 《古宫怨》诗: “草染文章衣下履, 花黏甲乙床前帐。”详“ 甲乙帐 ”。 10. 指初更、二更。 ▶ 明 唐寅 《唐长民圹志》: “读书夜必逾甲乙, 其兴亦未尝至漏尽也。” 11. 代词。 犹某某。 ▶ 《宋书‧礼志二》: “某曹关太常甲乙启辞。 押。”
- 甲乙帐 1. 汉武帝 所造帐幕。 饰琉璃珠、夜光珠等珍宝者为甲帐, 以居神;其次为乙帐, 以自居。 见《汉武故事》。 ▶ 《汉书‧西域传赞》: “于是广开 上林 , 穿 昆明池 , 营千门万户之宫, 立神明通天之台, 兴造甲乙之帐, 落以 随 珠、 和 璧。” ▶ 颜师古 注: “其数非一, 以甲乙次第名之也。”参见“ 甲帐 ”。 2. 财物收支帐册。 ▶ 清 赵翼 《余既答稚存黄金之嘲再作长句报之》: “我将请司甲乙帐, 朱出墨入烦记注。”
- 甲乙科 科举考试甲乙二科的合称。 泛指科第。 ▶ 唐 萧颖士 《送张翬下第归江东》诗: “地尽东南美, 朝遗甲乙科。” ▶ 宋 王谠 《唐语林‧企羡》: “ 崔起居 雍 ……兄 明 、 序 、 福 , 兄弟八人皆进士, 列甲乙科。” ▶ 清 方苞 《陈依宣墓志铭》: “﹝ 依宣 ﹞教授数十年, 生徒半庠序, 多登甲乙科, 而君卒不第。”
- 甲乙膏 唐 时 四川 的一种珍贵食品名。 ▶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甲乙膏》: “ 蜀 人二月好以豉杂黄牛肉为甲乙膏, 非尊亲厚知不得而预, 其家小儿三年一享。”
- 甲乙问 故设甲乙双方, 互为答问, 以辩明疑难。 ▶ 《晋书‧礼志中》: “ 安丰 太守 程谅 先已有妻, 后又娶, 遂立二嫡。 前妻亡, 后妻子 勋 疑所服。 中书令 张华 造甲乙之问曰: ‘甲娶乙为妻, 后又娶丙, 匿不说有乙, 居家如二嫡, 无有贵贱之差。 乙亡, 丙之子当何服?’”
- 丹铅甲乙 见“丹黄甲乙”。
- 京报连登黄甲 科举考试录取喜报上的套语。 意谓会试、殿试连捷的喜报就要送到。 因殿试榜文写在黄纸上, 故称黄甲。 ▶ 《儒林外史》第三回: “﹝报帖﹞上写道: ‘捷报贵府老爷 范 讳 进 高中 广东 乡试第七名亚元。 京报连登黄甲。 ’”
- 丹黝 丹垩和黝垩。 指彩色。 ▶ 清 赵翼 《芜湖铁画歌》: “何哉顽铁本粗丑, 乃令作绘替丹黝。”
- 丹黻 赤色的蔽膝。 古时诸侯之服。 ▶ 《文选‧范晔<乐游应诏>诗》: “探已谢丹黻, 感事怀长林。” ▶ 李善 注: “《毛诗》曰: ‘赤茀在股。 ’ 毛苌 曰: ‘诸侯赤茀。 ’ 郑玄 曰: ‘茀, 太古蔽膝之象。 ’黼与茀古字通。” ▶ 南朝 梁 裴子野 《上朝值雪》诗: “集霰渝丹黻, 流云飘绣柱。”
- 丹麾 红旗。 ▶ 南朝 梁 萧统 《和武帝游锺山大爱敬寺》诗: “谷虚流凤管, 野绿映丹麾。”
- 丹鼎 炼丹用的鼎。 ▶ 唐 卢照邻 《赠李荣道士》诗: “圆洞开丹鼎, 方坛聚绛云。” ▶ 金 元好问 《游天坛杂诗》之五: “同向燕家舐丹鼎, 不随鸡犬上青云。” ▶ 明 谢谠 《四喜记‧椿庭庆寿》: “期鹤算谩吞石髓, 保童颜何烦丹鼎。”
- 丹麦战争 丹麦战争拼音:dān mài zhàn zhēng 注音:ㄉㄢ ㄇㄞˋ ㄓㄢˋ ㄓㄥ 词语解释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发动的战争。结果丹麦战败,被迫放弃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等地。这是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的第一步。
- 为万安计 为万安计拼音:wéi wàn ān jì 注音:ㄨㄟˊ ㄨㄢˋ ㄢ ㄐㄧˋ 成语解释为万安计【拼音】:wei wan an ji【解释】:为绝对安全着想。
- 丹麦大狗 [Great Dane]至少400年前已在德国培育成的使役狗,当时用于捕猎野猪。为使役狗种类中最高的,肩高71~81厘米,重54~68千克。头粗大,下颌方形,躯体线条优美。被毛短,黑色、金棕色、棕色带深色斑、蓝灰色或白色带黑斑。敏捷机警,勇敢,驯顺,可信赖。为何称丹麦大狗,原因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