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楼台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又作:近水楼台。
- 临 (臨)lín ㄌㄧㄣˊ1)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渊羡鱼(...
- 水楼 水边或水上的楼台。 ▶ 唐 孟浩然 《与...
- 台 1)(①~⑤臺,⑥檯⑦颱)tái ㄊㄞˊ2)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3...
- 近水楼台 jìn shuǐ lóu tái 【解释】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示例】他的表兄调任了,调到他去年教课的那所中学校来当校长了。~,自然容易得月。(叶圣陶《得失》)【拼音码】jslt【灯谜面】大河边上的望江亭渟;望江亭;滕王高阁临江者【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英文】enjoy the benefits of a favorable position
- 近水楼台先得月 jìn shuǐ lóu tái xiān dé yuè 【解释】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拼音码】jsly【灯谜面】望江亭度中秋【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分句;比喻由于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英文】enjoy the benefits of a favorable position【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 水楼 水边或水上的楼台。 ▶ 唐 孟浩然 《与薛司户登樟亭楼作》诗: “水楼一登眺, 半出青林高。” ▶ 前蜀 牛峤 《江城子》词: “帘卷水楼鱼浪起, 千片雪, 雨蒙蒙。” ▶ 宋 林景照 《哭德和伯氏》诗之四: “行人犹说春风夜, 灯影书声共水楼。”
- 楼台 lóutái①〈方〉凉台。②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近水~。
- 临水登山 游览山水名胜。亦指长途跋涉。
- 登山临水 dēng shān lín shuǐ 【解释】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拼音码】dsls【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游山玩水【英文】scale the summit and face the water
- 七宝楼台 1. 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处。 ▶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陆月舫》: “广寒宫阙皆以水晶筑成, 内外通明, 表里透澈……西偏峥嵘耸霄汉者, 曰七宝楼台, 乃以诸天宝贝所建造者, 盖即 嫦娥 所居也。” 2. 泛指堂皇华丽的楼台。 ▶ 清 赵翼 《放言》诗: “五纹刺绣同毛褐, 七宝楼台亦草庐。” ▶ 郭沫若 《屈原考》: “我对于 廖先生 的论据观察, 认为还是建基于沙滩上的七宝楼台, 表面上看起来堂皇壮丽, 实际上却受不起挫折。”
- 平地楼台 píng dì lóu tái 【解释】比喻原来没有底子而白手建立起来的事业。【拼音码】pdlt
- 无地起楼台相公 宋 寇准 出入为相三十年, 不营私第, 魏野 赠诗曰: “有官居鼎鼐, 无地起楼台。”北人因称“无地起楼台相公”。 ▶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二: “洎 准 南迁时, 北使至, 内宴, 宰执预焉。 使者历视诸相, 语译导者曰: ‘孰是 无地起楼台相公 ?’毕坐无答者。”或谓此为有意讥刺的反语。 ▶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 “ 宋 寇莱公 准 , 颇豪侈, 以功业甚盛, 人不之非。 ▶ 魏野 诗云: ‘有官居鼎鼐, 无地起楼台。 ’反语示讥耳。 北使至, 赐宴。 历观座中, 问译者云: ‘谁是 无地起楼台相公 ?’盖误以此语为真也。”
- 临民 治民。 ▶ 《国语‧楚语下》: “夫神以精明临民者也。” ▶ 《后汉书‧崔寔传》: “初, 寔 在 五原 , 常训以临民之政, 寔 之善绩, 母有其助焉。” ▶ 《宋书‧刘道彦传》: “善于临民, 在 雍 部政绩尤著, 蛮夷前后叛戾不受化者, 并皆顺服。”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 “忽一人直上公堂, 怒目视令而大骂曰: 如此愦愦, 何足临民!”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 “呜呼, 古之临民者, 一独夫也。”
- 临江仙 1. 词牌名。 本为 唐 教坊曲名, 多用以咏水仙, 故名。 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 皆用平韵。 2. 曲牌名。 南曲南吕宫、北曲仙吕宫都有同名曲牌。 南曲较常见, 字句格律与词牌六十字体半阕同。 用作引子。
- 临殡 亲临殡殓。 ▶ 《三国志‧吴志‧董袭传》: “ 袭 死, 孙权 改服临殡, 供给甚厚。” ▶ 《南史‧徐勉传》: “及卒, 帝闻而流涕, 即日车驾临殡。”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因语左右, 殡时可道。 公往临殡, 一恸几绝。”
- 临死不恐 临死不恐 基本解释:恐:恐惧。遇到危难,毫不畏惧。
- 临池 《晋书‧卫恒传》: “ 汉 兴而有草书…… 弘农 张伯英 者, 因而转精甚巧。 凡家之衣帛, 必书而后练之。 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后因以“临池”指学习书法, 或作为书法的代称。 ▶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 “有练实先书, 临池真尽墨。” ▶ 宋 苏轼 《石苍舒醉墨堂》诗: “不须临池更苦学, 完取绢素充衾裯。” ▶ 明 沈德符 《敝帚轩剩语‧名臣通画学》: “前代名臣能临池者多矣, 鲜有以画名者。” ▶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黄忠端书孝经卷》: “夫人善临池, 代公作行草, 几夺真。” ▶ 吕叔湘 《汉字和拼音字的比较》: “书法一项, 确是一种艺术。 但是这是要有写字的天分的人, 再加上十年临池的工夫, 才会有成就的。” ▶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 “日记抄得很工整, 字体遒劲, 也可作临池之用。”
- 临死不怯 línsǐ-bùqiè[meet danger with assurance] 面临危险而毫不胆怯为言此人临死不怯,似亦可用。――宋·洪迈《夷坚乙志》
- 临池学书 lín chí xué shū 【解释】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出处】《晋书·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下笔必为楷则,号葱葱不暇草书。”【拼音码】lcxs【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指刻苦学习书法
- 临死 临将死亡。 ▶ 北齐 刘昼 《新论‧贵言》: “临死者谓无良医之药, 将败者谓无直谏之臣。” ▶ 《儒林外史》第六回: “话说 严监生 临死之时, 伸着两个指头, 总不肯断气。” ▶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 “临死做诗的, 古今来也不知道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