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之地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手机版
- bù shí zhī dì
【解释】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出处】《礼记·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莽我焉。”
【拼音码】bszd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 不食 1. 不吃。 ▶...
- 之 zhī ㄓˉ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
- 地 dì ㄉㄧˋ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 不食 1. 不吃。 ▶ 《论语‧卫灵公》: “吾尝终日不食。” ▶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太后怒, 不食。” 2. 指不食之地。 ▶ 唐 柳宗元 《连州司马凌君权厝志》: “是州之南, 有大冈不食, 吾甚乐焉, 子其以是葬吾。”详“ 不食之地 ”。
- 耳食之言 ěr shí zhī yán 【解释】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拼音码】eszy【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 耳食之论 指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话。
- 耳食之谈 ěr shí zhī tán 【解释】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出处】《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示例】此~,引经断狱,当不如是。(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拼音码】eszt【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没有根据的话
- 三不食 谓一日三餐皆不进食。 ▶ 《礼记‧间传》: “斩衰三日不食, 齐衰二日不食, 大功三不食。”参见“ 大功 ”。
- 不食言 不违背诺言。 ▶ 《书‧汤誓》: “尔无不信, 朕不食言。” ▶ 孔颖达 疏: “我终不食尽其言为虚伪不实。”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终不食言, 自相鱼肉。” ▶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 “我 何玉凤 绝不食言。”
- 为之地 1. 给人提供事理的根据。 ▶ 《韩非子‧说难》: “有欲矜以智能, 则为之举异事之同类者, 多为之地。” ▶ 梁启雄 浅解: “《鶡冠子》: ‘理之所居谓之地。 ’谓事理的依据。” 2. 代为疏通说项;帮忙。 ▶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三: “ 汪 因谒之, 投分甚欢, 日夕往还, 三载之间, 益以胶固。 ▶ 万俟 还朝, 继而大拜。 首加荐引, 力为之地。 入朝七年间, 遂登政府。”亦省作“ 为地 ”。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倜傥好义》: “﹝ 仲庸 ﹞曰: ‘ 文友 贤而贫, 在六品选人中, 吾将与其子为地。 ’即走告当路者曰: ‘ 张文友 未疾病矣, 愿致仕。 ’因代入状中书, 遂获以奉政大夫 嘉定 知州致仕。”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 “汝死无所矣!此公主所常御, 涂鸦若此, 何能为地?”
- 不食周粟 bù shí zhōu sù 【解释】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出处】《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示例】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鲁迅《故事新编·采薇》)【拼音码】bszs【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不食烟火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谓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 不食马肝 bù shí mǎ gān 【解释】相传马肝有毒,吃后会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探讨【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辕固传》:“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示例】清·陈澧《东塾读书记·论语》:“凡读书当阙所疑,所谓~,未为不知味。”【拼音码】bsmg【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探讨
- 井渫不食 亦作“井渫莫食”。谓井虽浚治,洁净清澈,但不被饮用。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语出《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脩已全洁而不见用。”
- 恶虎不食子 è hǔ bù shí zǐ 【解释】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山僧失口曰:‘恶习虎不食子。’”【拼音码】ehbz
- 日旰不食 同“日旰忘食”。
- 日昃不食 太阳已偏西还不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 过中不食 见“ 过午不食 ”。
- 过午不食 佛教戒律。 每日一餐, 过了中午就不再吃食。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午食》: “古以不能夕食为病, 宋 人言长年诀: 夜卧不覆首, 晚饭少数口。 避瘴者诀: 稍饮卯前酒, 莫吃申后饭, 似非常行之道。 学佛者则过午不食, 谓是佛所制……佛以日午食者, 乞他食故。”亦作“ 过中不食 ”。 ▶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五章: “日中一食, 日中者, 日午也。 即后世之所谓过中不食。”
- 鹅不食草 石胡荽的别名。 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石胡荽》。
- 一射之地 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
- 一席之地 yī xí zhī dì 【解释】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出处】《旧唐书·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示例】邓炬云《漫步南京路》:“那占着玻璃柜~的彩塑泥人,却比什么都吸引我。”【拼音码】yxzd【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
- 一易之地 指隔年耕种的土地。 ▶ 《周礼‧地官‧大司徒》: “不易之地, 家百亩;一易之地, 家二百亩。” ▶ 郑玄 注: “不易之地, 岁种之;地美, 故家百亩。 一易之地, 休一岁乃复种;地薄, 故家二百亩。”
- 一箭之地 yī jiàn zhī dì 【解释】一箭的射程。比喻不很远的距离【出处】元·无名氏《博望烧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果然不过~,就到了他的公馆。”【拼音码】yjzd【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不很远的距离